本文导读——
城言城语李郁葱
现在的富阳风景秀丽,一派江南韵味,说是温柔委婉比较贴切,但如果我们沿着时间去追溯,曾经,这里活跃过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流传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比如金萧支队。
金萧支队是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浙赣铁路金华至萧山段(解放战争后期扩大到衢州至萧山)两侧的,由中国 *** 领导的人民武装。这支武装部队创建于1943年12月(重建于1948年9月),前后隶属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和浙东人民 *** 总部。
今天我们去参观金萧支队纪念馆的话,仿佛还能够聆听到金萧支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金华萧山地区特别是富阳、诸暨、桐庐等地的斗争历程,以及革命烈士为实现理想而奋勇献身的高尚境界。他们前仆后继,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浇筑了共和国的基础。
这是时间的记忆,也是土地的记忆,在时间里不会褪色和变淡。
正文从这里开始——
金萧支队在湖源
柴惠琴整理
湖源,是富阳最南端的山区,百里壶源溪跌宕奔流,至青江口入富春江。弯弯绕绕的壶源溪,两岸青山高峙,有小九寨之名。吴均写富春山,有“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用来描述溪畔所见贴切不过,而这八个字,形容活跃在湖源溪流域的金萧支队的风骨,也极为恰当。
1 壶源溪金刚渡
水流湍急的壶源溪,以前常用竹排、木排为工具,交通往来。位于壶源溪下游的场口镇,因是湖源山货的堆积场地,逐渐形成了“场口”这个地名。山里人往下游,多用排筏,而下游人进山的一路,也称得上艰难险阻,有俗谚云: “壶源十八渡,渡渡要脱裤。一渡勿脱裤,裤裆滤豆腐。”
这句俗语,如今被镌刻在湖源龙鳞坝旁边的石头上。这句话,能博游客一笑,而对年长的湖源人来说,却是千真万确的记忆。据清光绪《富阳县志》记载,自壶源溪场口段往上,依次有龙潭渡、移桥渡、青山渡、六石墈渡、沧洲渡、蚌潭渡、横槎渡、金刚渡、柏津渡、双坝渡、金沙渡等古渡口。这些渡口,水位随着季节变化,水浅时可以趟过去,略大一点,可以脱个裤,也趟过去了,等每年几次大潮信来,或上游洪水下行,那么就是乘坐排筏也是危险万分。
湖源溪的金刚渡,就在新一村的小樟村。这个渡口就流传下来一个红色故事。那是1949年4月,金萧工委、支队部转移富阳窈口村后,支队及所属“特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八大”,以及江北、江南、路西、路东等部相继抵达窈口胜利会师。4月21日,中国人民 *** 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一举摧毁了敌人长江防线。消息传来,金萧支队干部战士人情振奋。4月23日,金萧工委,支队部奉命从窈口转移至湖源李家村召开 *** 胜利渡江暨整军整风动员大会。
途径金刚渡,发现溪边仅一艘渡船,大队人马难以过河。当时的摆渡人是李阿五、李阿七兄弟俩。他俩急中生智,跑回村子,向村中所有排户借来几十张竹筏,再去附近村庄借来几十张竹筏,竹筏连着竹筏,再用索子将竹筏拴住固定,很快在金刚渡水面上搭建起一座临时的竹筏浮桥,几千人的部队鱼贯而过,部队全体人员顺利通过金刚潭,为部队行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李家。
此外,金萧支队第二大队队长蒋忠,当年活动于萧山、富阳、诸暨、浦江地区,经常往返于此,为避开驻扎在小樟村敌军的视线,蒋忠每次过金刚渡从不坐渡船,而是安排坑口村党的积极分子叶堂同志,乘着夜色用竹筏悄悄地把他渡过金刚渡。
2 窈口村,金萧支队的根据地
窈口位于富阳最南端,与诸暨为邻,是金萧支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作为革命老区,它是新四军金萧支队北上抗日与解放富阳的会师地、张文达烈士牺牲的地方、也是金萧支队文工队组建与演出的主要场地。70多年过去了,金萧支队的故事仍在窈口广泛传播。
窈口村的潘姓是村里之一大姓,古为望族,因经营手工竹纸而富甲一方。1942年5月,陈毅派谭启龙到浙东开展敌后抗日斗争,组建了抗日武装浙东游击纵队。1943年12月21日,浙东纵队把金(华)萧(山)地区的几个小块根据地的主要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抗日自卫队,简称金萧支队。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金萧支队奉命北撤,仅留下少数人员坚持原地斗争。1948年9月15日, *** 浙东临委同意成立浙东人民 *** 金萧游击支队。新的金萧支队下辖7个大队,以诸暨、浦江、富阳、桐庐毗邻地区为中心,广泛开展斗争,建立路西、江东、路北、江南、江西5个县 *** 和江北、严衢、天目3个办事处,为迎接人民 *** 渡江南下做准备。中国人民 ***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后,金萧支队又密切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杭州、金华地区的部分县城,为解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新的金萧支队,由彭林任支队长,杨思一任政委。1948年至1949年在浙西18个县境,战役100余次,歼敌3000余人,1949年解放后光荣完成使命,撤销建制。
富阳,是金萧支队重要活动地区,湖源乡的窈口村,是金萧支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3 蒋忠和张文达,铁骨铮铮的英雄人物
蒋忠,原名章仲尧,富阳常绿乡(今属常绿镇)木坞口村人。1944年1月,金萧支队建立,蒋忠任该支队第二大队队长。不久,又调任支队部侦察参谋。1945年任金萧支队侦察参谋。在此期间,曾积极协助新四军南渡富春江。
抗日战争胜利后,驻浙新四军和金萧地区军政人员奉命北撤,蒋忠和其他少数同志留原地坚持斗争,先后任 *** 路西特派员、路西地工委委员、路西县委书记兼县长等职,为建立和发展金萧路西游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47年7月5日,会稽山抗暴游击司令部建立,蒋忠任副司令员,指挥中余、盛村、高城头、坑坞山等大小战斗69次,粉碎 *** 的“八县围剿”和“五县围剿”。
在高城头战斗中蒋忠指挥部队以强大的火力,歼灭了盘踞在山脚下的敌军中队部,但靠东南方的敌分队部,仍负隅顽抗。面对这种情况,蒋忠一方面以四五倍于敌的优势兵力接连发起猛攻,另一方面进行阵前喊话,劝其放下武器,可是这个敌分队长非常顽固,不时以火力还击,还歇斯底里地狂叫:“金萧支队弟兄们,不要再当土匪了!”企图拖延时间,等待援军来解围。蒋忠凭着自己的经验,发觉敌人的枪声逐渐稀疏,子弹快打完了,于是,他再次喊话:“何分队长,你们已经打不下去了,我是蒋县长,现在命令你:限你5分钟,立即投降,再不投降,就要烧营房了。”残敌眼见山穷水尽,只得慢慢地伸出白毛巾,举手投降。战斗结束后,我军的威望大大提高,蒋忠也成为指战员们更加信赖和拥戴的副司令员。
时隔两个月, *** 反动派又在富阳县大章村拼凑成立了“诸、萧、富三县剿共联防办事处”。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夺取新的胜利,蒋忠根据组织的分工,带一名通讯员和两名武工队员,深入到敌军活动的心脏地区进行策反工作,不幸于1948年6月17日,在离大章村10里多的北坞村口与伪富阳县自卫队遭遇,中弹牺牲,时年37岁。
张文达牺牲于窈口村。他出生于兰溪市孟湖乡的一户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 *** 。窈口区栖鹤二乡抗日民主 *** 建立后,张文达任乡指导员。他深入到各村,抗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窈口区域的群众抗日救国热情空前高涨。他经常着一身粗布短衣,和村民聊天拉家常,是深受村里人喜欢的“老张麻子”。
在金萧支队还未北撤前, *** 陆军88军新编21师,就开始向我们根据地大肆侵犯。1945年9月26日, *** 新编二十一师六十二团大举侵犯金萧路西地区, *** 富阳县 *** 也派县自卫之一大队“进剿”,窈口所在区域是“清剿”的重点区之一。由于厅基村的 *** 乡队告密,敌人装扮成农民悄悄上山搜捕张文达。上山后,敌人未找到张文达,却抓去塔坞村两名老百姓当人质。为了群众的安全,张文达挺身而出换回人质。
被捕后,敌人将张文达囚禁在窈口友于堂。期间,张文达还被敌人押解到壶源溪上游的诸暨马剑审问和刑讯。在押解去马剑的路上,张文达还曾将一名押解的 *** 士兵推进壶源溪的急流中。在马剑祠堂,面对各种酷刑,张文达铁骨铮铮,始终没有透露半点机密。
无计可施的敌人又将张文达押回窈口村。10月3日下午, 敌人将张文达押出友于堂后,一边推搡,一边想用毛巾堵住张文达的嘴。走到堂前水田边的路上时,张文达飞起一脚,将押解的 *** 兵踢倒在地,然后奋力下跳到低处的水田中,高喊“ *** 万岁!”吓得手忙脚乱的敌人,疯狂朝被绑的张文达开枪,英雄壮烈牺牲,年仅39岁。
张文达牺牲后,窈口人将他安葬在了村边墓地。
4 湖田山后方医院,悲壮往事
湖田山,在富阳的红色历史中是一座名山,它曾经与“革命”两字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借助湖田山地处深山老林又有多条山路通向外界的地理条件,圣僧庙曾是新四军苏浙军区浙东纵队金萧支队后方革命基地,红色武装在此设立了路西县后方医院。
湖田山地方偏僻,山高路险,竹林茂盛,有水有田。古刹前有一个池塘,池塘边上还有两泓泉水,味道甜美,冬暖夏凉,常年不涸,是圣僧庙的饮用水源。金萧支队路西县后方医院,以圣僧庙为掩护,安排受伤战士来这里疗伤养病,伤员就住在古刹的楼上,最多时住过50多个伤员。金萧支队的领导人蒋忠、蒋明达、张文达常来后方医院看望伤员。
在湖田山的山脚下,共有1964个台阶,从山脚到山顶这段路,也是红色登山路。在这里流传着英雄的故事:
1944年8月22日早上, *** 二十一师的一个营,突然从紫阆乡窜到窈口厅基,那时圣僧寺后方医院里一个小战士,下山到厅基去买盐,被 *** 军发现。反动派就以一个营的兵力,从前山向湖田山包围上来。当时圣僧寺里住着50多个伤员和医务人员,得到紧急情报,立即从后山这条羊肠小道转移了。 *** 的部队闯进圣僧寺扑了个空,立即追到后山。后方医院的一位炊事员,为了掩护伤员,还挑着一担炊具和粮食,走在最后面,被 *** 军队发觉,炊事员就从三、四十米高的石壁上跳下去,壮烈牺牲了。 *** 军队面对深谷,不敢再追,就在山口上,架起机枪,向伤员们撤退的方向猛烈扫射。 *** 姓石的营长,因为没有抓到伤员恼羞成怒,回到寺里,把寺里的和尚吊起来,打得死去活来。敌军临走时,把后方医院来不及转移的药品以及寺里的和尚吃食统统抢走,还把坛坛罐罐打得粉碎。
5 金萧支队纪念馆
金萧支队纪念馆如今在潘氏友于堂内,这里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整个纪念馆共设一个接待大厅、一个历史人物展示长廊、三个实物展厅。
潘氏友于堂堂名也出自《论语》,“友于”两字出自《论语·为政》“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大门上方门额处青石上的篆书门楣为“智水仁山”。 典出《论语·雍也》:“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隐含了窈口的秀色山水和主人的精神追求。
友于堂是杭州地区目前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徽派古建筑之一,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经有近220年的历史。友于堂全栋为三进八厢、三十二间两层式楼房,共置有木圆柱224个,雕梁画栋,技艺精湛,堪称湖源地区的地标建筑。
金萧支队纪念馆门楣上是大书法家吕国璋老教授写的横匾——“新四军金萧支队纪念馆”。目前是富阳的红色文化旅游点之一。
编辑李郁葱
/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