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肉甜、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益水、清胃治疗痢疾、产后补虚作用。蛏子肉可治疗产后空损、烦热渴、湿热水肿、中暑腹泻、痢疾、排尿不良等。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2、蛏子肉富含碘和硒,是甲亢患者、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肉含有锌和锰,常吃程转子有利于大脑营养的补充,具有促进大脑健康的作用。还发现,蛏子肉对因放疗等症状有一定疗效,化疗后产生口干烦热。
扩展资料
蛏子的食物禁忌
1、蛏子不能喝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吃,否则引起胃部不适,呕吐等。
2、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蛏子。
3、挑蛏子一定要挑活的,如果是死的就会吃坏肚子。买的时候向店家要一点海水,用于吐沙。把蛏子放在海水里完全浸没,如果没有海水就用家里的自来水加几勺盐代替。养个半天一天的让它静静地吐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蛏子
1、肉甜、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益水、清胃治疗痢疾、产后补虚作用。蛏子肉可治疗产后空损、烦热渴、湿热水肿帆衫锋、中暑腹泻、痢疾、排尿不良等。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2、蛏子肉富态晌含碘和硒,是甲亢患者、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肉含有锌和锰,常吃程转子有利于大脑营养的补充,具有促进大脑健康的作用。还发现,蛏子肉对因放疗等症状有一定疗效,化疗塌闷后产生口干烦热。
扩展资料
蛏子的食物禁忌
1、蛏子不能喝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吃,否则引起胃部不适,呕吐等。
2、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蛏子。
3、挑蛏子一定要挑活的,如果是死的就会吃坏肚子。买的时候向店家要一点海水,用于吐沙。把蛏子放在海水里完全浸没,如果没有海水就用家里的自来水加几勺盐代替。养个半天一天的让它静静地吐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蛏子
蛏子营养价值非常的高,无论是孕妇还是小孩都是可以适量吃的。不过吃之前一定要先彻底的清洗干净。来看看蛏子能全吃吗? 蛏子可以全吃吗 蛏子的内脏不能吃,做时要把内脏取出,不然吃时牙齿会感到不舒服,买来的蛏子泡在淡盐水里,可使沙子吐干净,水烧开后蛏子焯10秒钟,壳会打开,然后挤出内脏,并取掉壳上的黑边即可炒之。 蛏子哪里不能吃 蛏子不能吃的两个部位:(有人习惯全部吃掉,这也没关系,为了更加卫生,我只是建议去除而已) 1.蛏子外圈的黑线。 2.蛏子肉内黑色的部位。 去除蛏子的黑线和黑色的部位的 *** : 1、首先用开水将蛏子焯水,一旦90%的壳张开后就离火并倒掉开水。将蛏子肉剥出。之一步去掉这个黑色的线。 2、下面会看见蛏子身体中黑色部分如图,用手挤一下就会出现黑色的粑粑。冲洗干净蛏子就处理好了。#p#副标题#e# 蛏子的营养价值 1、清热解毒:蛏子具有清热的作用,夏天食用蛏子可以让人保持清爽。 2、治疗痢疾:蛏子的价值很高,可用于治疗痢疾。 3、利尿消肿:蛏子具有利尿的作用,对于水肿病人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食疗选择。 4、养阴补虚:蛏子的价值在于具有很大的滋补功效,可用于滋阴补虚,女性朋友非常适合食用。 5、降胆固醇:蛏子还具有降胆固醇的作用,蛏子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
1 蛏子的营养价值
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补虚的功能。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100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
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
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蛏干是蛏子的晒干的干货,蛏干是个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含丰富蛋白质、钙、镁、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
蛏子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2 蛏子的功效
1、蛏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
2、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
3、对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3 蛏子食谱推荐
韭黄烧蛏子
原料:鲜蛏肉250克、精盐3克、清汤50克、花生油50克、韭黄100克 绍酒2克、芝麻油5克。
做法:
1、蛏肉放原汤中洗一遍,捞出控净水。韭黄摘去杂质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将韭黄白与叶分开放盘内。
2、炒锅内加入花生油,旺火烧至八成热时将韭黄白和蛏子肉下锅快速煸炒,随即加入清汤、精盐、绍酒、味精和韭黄叶略炒,淋上芝麻油,翻勺装盘即成。
蛏子粥的做法 蛏子的营养价值 http://www.***.com/siji/shuichanyulei/823.html 蛏子的肉很好吃,并且价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种大众化的海产食品。在我国沿海,尤其是浙江和福建两省,都用人工 *** 养殖。因为是在蛏子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蛏子在软泥滩上挖穴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节而不同:夏季温暖,潜伏较浅;冬季寒冷,潜伏较深。平时潜伏的深度大约为体长的5~6倍,最深可以达到40厘米,约为体长的10倍。如果我们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那么底下一定有蛏子。这两个小孔就是蛏子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蛏子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盛产蛏子的季节 蛏子最常见的一种叫长竹蛏,两壳形似长竹筒,因此而得名。 蛏子粥的做法 蛏子的营养价值 http://www.***.com/siji/shuichanyulei/823.html
蛏子,学名缢蛏,属软体动物,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 营养价值: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粥做法: 材料:蛏子肉200g,珍珠米200g,火腿100g,咸菜100g,鱼干50g 步骤: 1、将鱼干用温水泡好。 2、将米冼净,下砂锅煮制。煮至粥备用。 3、将泡好的鱼干和火腿丁下锅。 4、将咸菜丁下锅,煮至出味。 5、将蛏子肉下锅,转小火。 6、再加入适量葱花调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