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种藤类植物叫什么?

蜈蚣藤,多叶花椒,攀援状灌木;以根或茎入药。“蜈蚣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外用治牙痛,癣。“蜈蚣藤”在《*辞典》主治: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蜈蚣藤”在《中华本草》主治】祛风解毒。主疮毒;梅毒;癣。门名: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s科名:天南星科Araceae学名:Pothosrepens属名:石柑属PothosL.中文名称:蜈蚣藤别名:百足藤、细蜈蚣草、石蜈蚣异学名:Flagellariarepens葡文名称:PotoTrepador英文名称:CreepingRockVine形态特征附生缠绕藤本,长1-20m;分枝纤细,营养枝具棱,常曲折,节间长0.5-37.5px,节上束生气生根;花枝不具气生根,常披散或下垂。叶片披针形,向上渐狭,长3-100px,宽5-7mm,与叶柄皆具平行纵脉;叶柄扩大呈叶片状,长达13-375px;幼枝上叶片较小。花序生于苞腋;花序柄细长,长11-325px,基部常具一长1-50px的线形小苞片;佛焰苞绿色,线状披针形,锐尖,具长尖头,长4-150px,宽5-8mm;肉穗花序黄绿色,细圆柱形,长5-150px,果时可增至250px;花密,花被片黄绿色。浆果卵形,长约25px,熟时艳红色。花期3-4月;果期5-7月。习性附生缠绕藤本世界分布我国长江以南省区。越南北部。国家保护级别未列入CITES未列入IUCN未列入开花月份3月、4月结果月份5月、6月、7月

2求问,这种藤状植物是叫什么?

蜈蚣藤, 多叶花椒,攀援状灌木;以根或茎入药。“蜈蚣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外用治牙痛,癣。“蜈蚣藤”在《*辞典》主治: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蜈蚣藤”在《中华本草》主治】祛风解毒。主疮毒;梅毒;癣。

门        名: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s     科        名:   天南星科 Araceae

学        名:Pothos repens              属        名: 石柑属 Pothos L.

中文名称: 蜈蚣藤                         别        名:   百足藤、细蜈蚣草、石蜈蚣

异  学  名: Flagellaria repens

葡文名称: PotoTrepador

英文名称: CreepingRock Vine

形态特征 附生缠绕藤本,长1-20m;分枝纤细,营养枝具棱,常曲折,节间长0.5-37.5px,节上束生气生根;花枝不具气生根,常披散或下垂。叶片披针形,向上渐狭,长3-100px,宽5-7mm,与叶柄皆具平行纵脉;叶柄扩大呈叶片状,长达13-375px;幼枝上叶片较小。花序生于苞腋;花序柄细长,长11-325px,基部常具一长1-50px的线形小苞片;佛焰苞绿色,线状披针形,锐尖,具长尖头,长4-150px,宽5-8mm;肉穗花序黄绿色,细圆柱形,长5-150px,果时可增至250px;花密,花被片黄绿色。浆果卵形,长约25px,熟时艳红色。花期3-4月 ; 果期5-7月。

习        性附生缠绕藤本

世界分布 我国长江以南省区。越南北部。

国家保护级别 未列入

CITES 未列入

IUCN 未列入

开花月份 3 月、4月

结果月份 5 月、6 月、7月

3藤类植物

金玉菊 别名:白金菊 科属:菊科金玉菊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株匍匐或攀援向上生长,茎圆,红褐色,肉质,长约2米;叶互生,近似于三角形,肉质,有光泽,质厚而脆,很容易折断,叶色深绿,有不规则的黄色斑纹。小花,乳白色,有黄心。 习性特征: 金玉菊喜干燥,耐干旱,怕积水,生长季节浇水以“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为原则。夏季控制浇水。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果更低温度在10℃左右,并有一定的昼夜温差,可正常浇水、施肥;如果保持不了该温度,应节制浇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的低温。每年的春季或秋季翻盆一次,翻盆时剪除烂根,用新的培养土栽种。 喜温暖的半阴环境,忌烈日暴晒,适宜在含腐殖质丰富、肥沃疏松、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主要生长期都在春、秋季节,宜放在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处养护,如果光线过强会灼伤叶片;而光照不足会使叶面上的黄白色斑纹减退,甚至消失。每15至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以使植株生长旺盛。夏季高温时植株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滞,可放在通风良好处养护,如果条件允许,更好将其吊挂起来,并避免烈日暴晒,也不要施肥。栽培中应及时摘除烂叶、干枯叶,以保持株形的美观,枝条过长时,注意摘心,以促发新枝,使株形丰满。 金玉菊的繁殖可在生长季节进行扦插,插穗长短要求不严,但要有3至5节,剪去下部的叶片,插于沙土或蛭石中,保持稍有湿润,避免积水,很容易生根。

4蜈蚣草是什么

蜈蚣草 【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小贯仲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杀虫。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 【用法用量】根状茎2~4钱。外用全草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植物形态】蜈蚣草 多年生草本,高1.3~2米。根状茎短,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具网状中柱。叶丛生,叶柄长10~30厘米,直立,干后棕色,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厘米,宽5~30厘米,1次羽状复叶;羽片无柄,线形,长4~20厘米,宽0.5~1厘米,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边缘有锐锯齿,基部截形,心形,有时稍呈耳状,下部各羽片渐缩短;叶亚革质,两面无毛,脉单1或1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黄褐色。 生墙上或石隙间。分布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蜈蚣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 【选方】治疥疮:蜈蚣草(全草)二两,一扫光四两。大蒜杆(干的)四两。煎水洗一日三次。并须内服消毒药:白土茯苓、白鲜皮、蒲公英各一两,八爪金龙四钱。煎水服,一日三次。(《贵州民间药物》)

5蜈蚣草的功效与作用?

蜈蚣草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杀虫

作用: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感冒,痢疾,乳痈,疮毒,疥疮,蛔虫症,蛇虫咬伤。

蜈蚣草水草的养殖 *** :

1、栽培基质:选用直径3到5毫米的砾石,之间要有间隙,厚度为5到7厘米即可。

2、水温:水温尽量保持在20到28度,因为大部分的水草都不怎么适应高温,水温28度以后,很多水草就容易出现减缓、停止生长、溶叶甚至死亡。所以如果水温太高的话,可以用一些物理措施来进行降温,比如用水冷机、风扇吹水面、关灯、打开鱼缸盖等 *** 。

3、水质:蜈蚣草水草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可在硬度较低的淡水中进行栽培,但要注意盐度不宜过高,水体的pH更好控制在6.5到7.5之间。

4、施肥:水草生长需要适量的肥料,如翠姆水溶肥,可以采用底肥或者定期添加液肥,缺乏肥料和微量元素会导致水草的萎缩、黄化、溶叶等情况,所以施肥也是非常关键的。

5、灯光:选择三基色灯管即可。

6蜈蚣的功效

蜈蚣在中药中属于息风止痉的药物,因为蜈蚣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以及息风止痉等效果;临床中使用蜈蚣,主要是治疗破伤风、肝风内动所造成的肌肉抽搐痉挛、以及中风所造成的偏瘫等。

7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蜈蚣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型帆拿,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常与全蝎二药相须为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蜈卜搭蚣又善搜风通络轿答止痛,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偏头痛等等。

8爬藤植物

藤植物的须在生长时并没有方向。只是在它无意碰到东西后,它会贴着东西的表面生长,延伸,并且缠绕。 所以,看起来象是它自己找到东西爬抓住不放了。 形态特征:叶对生,全缘,长卵圆形,先端急尖,革质,叶面有皱褶,叶色 浓绿并富有光泽。花腋生,花冠漏斗形,花为红色、桃红色、粉 红等色,花期主要为夏、秋两季,如养护得当其它季节也可开花。 生长习性:飘香藤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也可置于稍荫蔽的地方, 但光照不足开花减少。生长适温为20-30℃,对土壤的适应性较 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