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时整,在现场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斯特勒首相缓步进入会场。他感慨地表示:“很高兴时隔 29 年再次回到复旦。”1 1995 年 11 月 8 日,在时任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时任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的支持下,复旦大学北欧中心揭牌。当时作为挪威首相办公室国际事务部总干事的斯特勒,作为布伦特兰一行的随行人员,共同参加了复旦大学北欧中心的揭牌仪式。
1
2024 年 9 月 11 日下午,挪威首相约纳斯·加尔·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发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演讲,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是斯特勒首相时隔 29 年再度访问复旦大学,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
2
“合作”是斯特勒此次中国之行的关键词。无论是北极地区保护及开发、新能源转型利用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都离不开相关区域国家的通力合作。相信通过此次访问和交流,中挪两国在未来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为全球的发展与进步贡献积极的力量。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致辞中强调,在地缘政治紧张的当下,国际合作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只有团结一致、携手并进,才能推动跨越国界的理解和创新,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期待斯特勒首相的访问能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互信,激发双边在学术研究与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未来共同发展奠定基础。2
挪威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Gro Harlem Brundtland)、埃尔娜·索尔贝格(Erna Solberg)等多位挪威政要到访过复旦;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曾访问挪威奥斯陆大学、BI 挪威商学院。复旦与挪威的合作由来已久,且不断深化。
来自挪威的留学生 21 级研究生易经纬(Nikolas P. F. Ikonomeas)目前就读于复旦中国哲学专业。2018 年,他作为交换生,之一次来到复旦,今天在现场聆听演讲,并做互动交流,难掩心情激动。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中挪友谊一代代延续下去。现场向首相提问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4 级研究生刘凡霄说,年轻人应把握学术交流、访学研学等机会,加强民间交往。经济学院 2021 级本科生宋思瑶 7 年前去过挪威,当时买的挪威地图冰箱贴,让她常常想起挪威的绝美极光。她相信两国青年人能将彼此优秀文化传播得更为广阔。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4 级博士生何越说:挪威具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比较优势,而中国有巨大的绿色消费和投资市场,双方合作前景广阔。我们要积极参与这些项目,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29 年后再度聚首,挪威首相斯特勒在复旦发表精彩演讲
此次演讲,斯特勒发表了题为《在地球之巅——挪威、北极与地缘政治》的主旨演讲。他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介绍了挪威的发展情况,期待中挪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2 挪威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是西欧更大的产油国和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渔业等自然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挪威在新能源利用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特别是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活动现场,斯特勒首相还回答了现场师生关于科研合作、人文交流、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内容的提问。他表示,挪威始终倡导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研究,鼓励开展各类青年对话与人文交流活动,积极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以实现能源转型战略。2
活动结束后,斯特勒一行参观了复旦大学北欧中心。作为全球之一个北欧中心,该中心由复旦大学和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和冰岛等北欧五国等 20 余所大学合办,是中国与北欧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目前复旦与 BI 挪威商学院、芬兰图尔库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等开展学位项目合作,并成立了复旦 - 欧洲中国研究中心。1996 年创立的复旦 - BI 挪威商学院 MBA 项目是中国最早获国家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学位合作教育硕士项目之一。
演讲结束后,斯特勒收到了复旦赠送的两份特殊礼物。一份是《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这本书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杨煜达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气候学等多学科研究 *** 编绘而成,是之一部完整记录过去 1000 年中国极端旱涝气候的历史地图集,为科学研究和应对中国气候变化提供了丰富历史资料。另一份则是 1995 年斯特勒随时任挪威首相访问复旦时的照片。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