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知名编剧兼作家陈琛(笔名虎皮妈)现身行知读书会,以"书写上海故事:巨变时代下的烟火人生"为主题,通过个人生活轨迹与创作实践的深度结合,引领在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脉动与市井温情。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儿。"分享活动伊始,陈琛便深情回顾了自己与申城的不解之缘。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求学生涯,到2008年随先生旅居美国硅谷十余年,再到2015年开启创作与法律研习并行的跨界人生,她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是一部跨越中西文化的成长史诗。

编剧、作家陈琛
谈及广为人知的笔名"虎皮妈"的由来,陈琛笑言源自旅行时晒出的独特晒痕。最初在微信公众号分享美国育儿日常时,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昵称帮助她快速积累了首批忠实读者。随着创作维度的拓展,她从自媒体写作逐步转向小说与剧本创作,正式启用本名陈琛,完成了从生活记录者到文学创作者的蜕变。
"上海基因始终流淌在我的创作血液中。"陈琛坦言,即便身处异国他乡,上海弄堂的市井喧嚣、工人新村的生活质感、城市发展中的人情百态,始终是她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现场展示的两组对比影像尤为引人深思:一幅是流光溢彩的外滩盛景,象征着上海的国际摩登与发展活力;另一幅则是陆家嘴摩天大楼映衬下的六层工人新村,定格着城市发展中最质朴的生活底色。针对当下影视创作中对上海"过度都市化"的刻板塑造,陈琛强调:"我想呈现的上海,是这种繁华与烟火交融共生,既具反差张力又饱含真实温度的城市图景。"
陈琛细致解读了笔下鲜活的上海人物群像:《跳楼者王自梅》中塑造的鲜活泼辣、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都市女性形象;《硅谷是个什么谷》中在异国他乡依然坚守生活品质的上海房东冯品芝;《致1999年的自己》中历经下岗潮却始终乐观坚韧的普通家庭群像,无不展现着上海市民在时代浪潮中"不坠青云志,韧性谋生活"的人生哲学。
在陈琛看来,上海独特的城市品格孕育于开埠以来形成的商业文明:脱离传统宗族束缚的城市居民,逐渐形成了"拎得清""守规矩""重契约"的行为特质。她以徐峥导演作品中"八级钳工父亲"的经典形象为例,"上海人骨子里崇尚技艺、看重扎实手艺,这种'凭本事立足'的生存智慧,正是城市商业文明的生动体现。"

现场观众。
从小说创作到影视编剧,陈琛的艺术之路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她分享了从自媒体写作向长短视频内容创作的转型历程:《理智派生活》成功将漫画IP本土化落地上海,直击33岁职场女性的现实生存困境;待播新剧《时差一万公里》聚焦海归群体光环褪去后的真实生存状态,深入探讨网红经济背景下的人性博弈;即便是与华山医院合作的跨界作品《脑洞三国》,也巧妙在穿越叙事中融入上海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与人文关怀。
谈及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变革,陈琛认为,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再到短视频平台,话语权的多元化让更多充满"烟火气"的民间故事获得展示机会。"当代青年不再盲从权威叙事,他们更青睐真实可感的草根表达。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需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有温度、有深度的人文关怀。"
本次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及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