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标志着恒大资本市场征程的终结,但2.4万亿债务处置、60万未交付房产及高管责任追溯等核心问题仍待破解,多方权益博弈进入司法攻坚阶段。"

8月25日,中国恒大集团(03333.HK)正式从香港联交所摘牌。这家曾缔造年销售额3734亿元、跻身世界500强的地产巨头,在上市16年后以退市落幕,但其引发的债务危机与连锁反应仍在持续发酵。

图源:恒大清盘报告
回溯发展历程,恒大2009年登陆港股时创下内地房企最大IPO纪录,2017年更将创始人许家印推上中国首富宝座。但自2020年流动性危机显现,其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截至清盘前,总资产1.84万亿元对应的负债规模突破2.4万亿元,两年累计亏损超8000亿元,财务造假导致虚增收入5600亿元、利润900亿元,创下中国企业史多项负面纪录。

2009年,恒大地产集团举行庆功宴
2021年债务违约事件爆发后,恒大启动的债务重组计划未能取得突破,创始人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随着香港高等法院2024年1月颁布清盘令,叠加长期停牌未满足复牌条件,最终触发联交所退市机制。
退市虽终结了其资本市场生涯,但围绕2.4万亿债务清偿、60万套未交付房产处置及高管责任追溯等核心议题,债权人、购房者、投资者的权益博弈正进入新阶段。
恒大清盘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申报,总金额达3500亿港元(约450亿美元),但实际管控资产仅270亿港元,已变现金额仅20亿港元,其中1.67亿美元回笼至公司账户。这意味着当前资产覆盖率不足7%,债务清偿前景黯淡。
清盘人指出,恒大在全球3000余家关联实体构成的"俄罗斯套娃式"架构,以及分布在280个城市的1300个在建项目,成为资产处置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内地子公司涉及的大量法律纠纷与资产冻结,严重制约母公司偿债能力。
作为核心资产的恒大物业(06666.HK)成为债权人关注焦点,清盘人已将其资产变现列为首要任务。同时,香港法院正在推进对许家印、丁玉梅、夏海钧等前高管追讨2017-2020年间支付的60亿美元股息及酬金的诉讼,相关资产已被实施全球冻结。

图源:恒大清盘报告
法律专家分析,由于恒大境内外资产隔离及中国法律对购房者权益的优先保护,境外债权人可能面临"先赔国内、后赔国外"的清偿顺序,实际回收率或低于预期。
尽管恒大退市引发市场担忧,但保交楼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据恒大内部人士透露,危机爆发时停工的300余个项目中,已有超120万套房屋交付,全国已售住宅交付率达95%,广东、江苏等多数省市已完成保交楼任务剩余未交付项目主要集中在洛阳、呼和浩特等地

图源:恒大集团官网
行业分析指出保交楼之所以能取得进展,得益于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2022年以来,最高法与住建部联合发文明确预售资金优先用于项目建设,严禁债权人查封挪用。地方政府通过成立专项工作组、引入代建方等方式,推动烂尾项目复工。
财联社援引法律人士观点称,恒大境外上市主体退市不影响境内项目处置,内地购房者依据《民法典》享有优先受偿权,在建工程及预售资金账户均受法律保护隔离于境外债权追索之外目前全国已建立"保交楼"专项借款机制,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

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停工
司法追讨行动中,前高管资产转移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许家印前妻丁玉梅被曝在恒大暴雷9个月后,斥资4980万英镑在伦敦购置33套公寓,并通过英属维京群岛公司持有。英国法院裁定其每月可支取2万英镑生活费,但香港清盘人要求的资产申报仍被拖延。
许家印本人在今年4月香港法庭诉讼中拒绝披露资产状况。而前行政总裁夏海钧被证实通过妻子何女士在美国加州持有2400万美元资产,其中一套1450万美元豪宅于2023年12月危机期间购入。香港法院已追加何女士为被告,并签发全球资产禁制令。

图源:网络
法律专家指出,跨境资产追查与责任认定将是持久战。目前香港与英、美等司法管辖区已建立协作机制,但高管团队通过离岸公司、家族信托等方式转移资产的行为,仍给追讨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退市程序终结,恒大事件正从资本市场事件转向司法处置阶段。对于60万未交付房产的购房者而言,政策护航下的项目复工仍是最大保障;而对数千亿债权人来说,漫长的资产清盘与跨境诉讼,或将成为中国企业债务重组史上的典型案例。
本篇作者 | 马泪泪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