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00年商船会馆国庆启幕《耋戏生》 园林实景音乐剧解锁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小编 17 0

坐落于上海董家渡会馆街的商船会馆,作为申城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行业会馆与极具代表性的商会建筑,完整见证了近代民族商业在沪上的百年沉浮。记者从主办方获悉,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黄浦文化旅游集团及一台好戏联合出品的沉浸式园林实景音乐剧场《耋戏生》,将于"十一"黄金周期间迎来全球首演。观众将在这座清代建筑群落中,通过时空折叠式观演体验,重温上海海运商贸的传奇岁月。

该剧首创"古典园林+非遗技艺+数字科技"融合模式,标志着艺术院校、国有文旅集团与民营演出机构三方跨界合作的突破性实践。

商船会馆位于董家渡会馆街

剧目以19世纪末上海滩商业崛起与戏曲繁荣为双重背景,围绕沙船航运商会的酬神盛典展开叙事,通过商界才俊与梨园新秀的命运交织,展现社会变革中传统商道的坚守与戏曲艺术的革新。青年一代在时代洪流中的觉醒与奋斗,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制作团队运用建筑考古学手法重构三百年时空,依托会馆内保存完好的古戏台、天井院落及二进宅院,通过当代舞美装置与光影技术,构建沉浸式历史场域。观众将随剧情推进在不同时空节点完成"移步换景"式穿越,深度参与清末沪上商埠的市井繁华。

商船会馆有300多年历史

作为国内首部园林建筑空间叙事音乐剧,《耋戏生》创新采用"双身份分流观演"模式。观众将随机获得"戏班学徒"或"商会执事"身份,在剧情关键节点分赴不同表演区域,体验平行时空下的故事支线,最终在高潮部分汇合完成主线剧情。

科技赋能成为该剧的突出亮点:检票区设置AI智能换装系统,通过面部识别技术为观众生成清末服饰数字画像;园林区域部署步态感应灯光矩阵,游客漫步时将触发水榭石桥的动态光影秀,实现"人在景中游,戏在身边演"的沉浸效果。

剧组发布合影

主创团队集结国内沉浸式戏剧顶尖力量:导演高瑞嘉曾打造现象级驻场音乐剧《阿波罗尼亚》,编剧付蕾代表作《翻国王棋》创下小剧场票房纪录。上海戏剧学院胡佐教授领衔的舞美团队,将古戏台声学结构与现代扩声技术完美融合;总制作人刘汉坤携《新龙门客栈》原班制作班底,确保非遗技艺与商业美学的平衡呈现。

舞美设计图

该剧更构建起世界级非遗展示矩阵:昆曲表演贯穿全剧叙事主线,昆曲名家张军担任戏曲总监,率团在金顶古戏台演绎《牡丹亭》经典选段;东阳木雕国家级传承人陆光正创作的《商船会馆图》屏风、苏绣大师姚建萍的《海晏河清》刺绣摆件等十余件国宝级作品现场陈列,通过"可触摸的非遗"还原清末商界盛景。

此次三方联袂打造的文化IP,旨在通过"演出+展览+互动"复合业态,构建董家渡区域文旅新地标。演出期间,会馆外围园林的戏曲快闪与多媒体互动装置将免费向市民开放,形成"日间游览+夜间观演"的文旅消费闭环。

据了解,首轮演出票务系统已正式上线,制作方同步推出"商船文化护照"集章打卡活动,联动周边老字号商铺推出联名文创,助力打造"建筑可阅读、文化可体验"的城市文旅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