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正式启动建设 加速AI赋能制造业升级

小编 30 0

9月11日,上海市“AI+制造”工作推进会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启动仪式在上海电气培训基地召开。 本文图均为 上海市经信委 供图

9月11日,记者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经信委”)获悉,上海市“AI+制造”工作推进会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启动仪式于当日在上海电气培训基地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在上海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葛东波、总工程师裘薇一同出席。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悉心指导下,上海电气集团肩负起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的建设重任。据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试基地将精准聚焦当前制造业面临的研发设计智能化水平不高、高精度复杂制造能力有待加强、部分产品技术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等核心共性问题。通过全面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典型场景示范落地以及创新产品研发探索,致力于将基地打造成为工业人工智能前沿应用的高地、高端智能产品创新与制造的高地以及公共服务保障的高地,从而为上海市“AI+制造”的深度发展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标杆。

会上,上海市“AI+制造”产业联盟发布成立。

启动仪式上,另一项重要成果——上海市“AI+制造”产业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该联盟由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牵头,联合多家相关单位共同发起组建,其核心目标是为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并有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联盟目前已汇聚了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制造领军企业、专业服务提供商以及知名科研机构在内的30余家产业生态合作伙伴。联盟将重点围绕技术协同创新与关键瓶颈攻关、AI技术在制造业的规模化应用与商业价值实现、产业生态融合发展与相关标准体系共建,以及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支撑体系构建等关键方向开展工作,致力于打造一个协同高效、创新活跃的“AI+制造”产业生态系统。

今年8月,《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正式发布,为上海市“AI+制造”产业的整体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陈杰副市长在工作推进会上致辞时强调,国家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度重视,上海在“AI+制造”领域已构建起政策引导有力、企业积极探索、产业协同发展、要素保障充分的良好格局。下一步,上海要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业集群方面的独特基础优势,广泛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推动“AI+制造”迈向新高度。

一是要敏锐把握发展机遇,顺势而为,全面加快“AI+制造”的创新发展步伐。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将制造业作为AI技术融合应用的重点领域,全力以赴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各垂直领域的深度落地与价值创造。

二是要聚焦关键重点,凝聚产业合力,加速推动“上海制造”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和新的能级跃升。积极引导制造企业、AI服务商、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类市场主体,在应用场景挖掘与落地、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关键生产要素优化组织、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紧密协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将“AI+制造”的宏伟规划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三是要强化市区联动,统筹协调推进,形成推动“AI+制造”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的强大合力。围绕上海市重点制造业行业和关键区域,科学制定并实施“一业一策”精准化支持政策和“一区一方案”差异化发展路径。持续完善政策资金扶持体系,深化做实供需两侧的精准对接服务。要将“AI+制造”战略作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核心引擎,进行系统性谋划和全方位纵深推进,不断提升上海制造业的整体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工作推进会现场

会上,上海市经信委还通报了本市推动“AI+制造”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下一阶段重点工作部署。明确提出要围绕“强化AI技术供给能力、拓展制造业应用场景、抓好示范标杆引领、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这六个核心方面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具体包括加快建设工业智算云平台、工业领域高质量语料库等关键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围绕上海市十大重点制造业行业,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AI+制造”示范场景;着力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AI+制造”专业服务商和既懂AI又懂制造的复合型高端人才队伍,为上海“AI+制造”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