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西贝预制菜之争升级:双方各执一词引行业热议

小编 31 0

“在公众认知里,凡是经中央厨房标准化处理或食品工厂批量生产的餐食,普遍被视作预制菜。网络上已有信息显示,西贝中央厨房的部分产品疑似采购自第三方预制菜工厂,这或许正是贾国龙引发舆论争议的关键原因。”

9月11日,针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门店零预制菜”的公开声明,接近罗永浩团队的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独家透露了上述观点。

该人士强调:“餐厅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现制现烹的优质服务,而非依赖预制产品压缩成本。尤其西贝主打儿童餐饮市场,预制菜通常含有长期保鲜成分,其数月甚至一年的保质期可能对未成年人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作为消费者,用餐体验不佳后通过社交平台表达看法属正常权利,即便罗永浩身为公众人物,也享有合理评价的自由。”

这场由预制菜引发的品牌风波持续发酵。当日早些时候,贾国龙在北京门店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通过回溯罗永浩用餐全过程,我们确认其点选的13道菜品均为门店现制,每道菜肴都有严格的制作规范与工艺标准。”

事件导火索源于9月10日罗永浩的微博吐槽:“时隔许久再次消费西贝,发现餐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却居高不下。呼吁国家加快立法进程,强制餐饮企业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罗永浩使用‘全是预制菜’‘太恶心’等极端表述,不仅表达个人不满,更对品牌造成实质性伤害。”贾国龙在采访中情绪激动地表示,“作为拥有千万粉丝的意见领袖,此类言论已严重损害西贝商誉,公司将启动法律程序维权。”

谈及预制菜定义争议,贾国龙坦言曾发表“高端菜肴需预制”的观点,例如鱼翅、鲍鱼等需长时间加工的食材。他强调:“预制属于预加工范畴,与预制菜有本质区别。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西贝所有菜品的最终烹饪环节均在门店完成,因此不属于预制菜。”但他同时承认,馒头等主食类产品由中央厨房制作成熟后配送至门店加热,这类产品在国标中不纳入预制菜管理。

贾国龙进一步解释:“中央厨房仅对原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如羊排切割、蔬菜清洗等初加工步骤。预制菜特指熟食经冷冻保存、拆袋加热即可食用的成品,这与西贝的操作模式完全不同。”

他同时宣布,西贝全国门店将于次日推出“罗永浩同款体验菜单”,供消费者监督品鉴。

面对争议,罗永浩在微博公开寻求技术支持:“恳请食品检测领域专家协助,是否有专业设备可鉴定菜品制作时间或区分预制菜?无论设备成本多高,本人愿采购或租赁,用于检测隐瞒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盼相关领域人士转发支持,共同推动行业透明化。”

针对贾国龙的起诉声明,罗永浩回应称:“已做好充分准备,无论诉讼结果如何,相信此次事件将推动预制菜领域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及相关立法进程。”

有网友在评论区晒出西贝食材包装照片,显示“堂食袋装”“非直接提供消费者”等标签。罗永浩转发该评论并@贾国龙询问:“请教‘堂食袋装’与‘非直接提供消费者’的具体含义,盼公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