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全国最大空港口岸营商环境再升级: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赋能智慧监管

小编 28 0

作为全国规模领先的航空枢纽,浦东机场口岸的出入境旅客流量长期稳居全国空港口岸榜首。2025年1月至8月期间,浦东机场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境旅客达2520.9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73%,单日最高客流量更是突破12万人次大关;国际中转旅客数量达338.93万人次,同比增幅26.16%,其中国际转国际旅客量达135万人次,同比激增31.28%,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9月1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深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及浦东机场海关辖区,实地考察上海在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速推进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与高效发展成果。

2025年9月11日,上海浦东机场海关旅检业务运行指挥中心  本文图片均由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摄

打造智慧监管新范式

为高效推进智慧海关建设进程,航空口岸"智慧旅检"项目聚焦旅检业务智能化转型需求,持续加大前沿科技研发应用投入,推动旅检业务体系实现迭代升级。

9月11日上午,记者在上海浦东机场海关旅检业务运行指挥中心看到,该中心通过旅检监控指挥平台对旅检全流程要素信息实施远程管控,并开展多维度风险预警。平台整合视频监控、远程支持、融合通讯等功能模块,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指挥调度中枢。

浦东机场海关旅检处处长夏谦介绍,旅检业务运行指挥中心作为旅检处的"智慧中枢",集成了打私防控、卫生检疫和运行管理三大智能应用板块。

"在海关旅检工作前端,我们部署了空港旅客信息管理与风险分析系统、智慧人像识别系统及先期机检系统,通过智能算法提炼风险要素、构建风险特征模型、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实现高风险人员智能筛查、AI行为画像及可疑行李全程追踪。"夏谦表示,这套智能风控体系已成为空港口岸打私工作的核心支撑。

卫生检疫领域,上海海关创新应用空港口岸疫情输入风险追踪评估模块,依托大模型技术自动生成航班风险监测方案和消毒处置预案,辅助检疫医师实时掌握疫情传播风险,指导现场精准开展传染病监测和检疫查验工作。

在旅检业务运行指挥中心外,一台智能协运机器人正执行跨区域监管物品转运任务。

智能协运机器人

现场海关关员介绍,该智能协运机器人融合自主导航、多模态识别与智能协同技术,专为海关旅检场景设计。"目前设备已在浦东机场T2航站楼中转通道投入实战应用,可在无人值守模式下将监管物品精准转运至T2到达区指定查验点。通过机器人智能转运布控行李,在确保物品安全隔离的同时,实现旅客'免提协运',大幅提升通行便捷度。"

在现场模拟演示中,记者看到智能协运机器人可自动完成监管行李装载;运行过程中依托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导航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与动态避障;到达指定查验区域后,在关员完成物品提取后自动返回起始点,形成闭环转运流程。

离境退税实现海关"秒级核验"

针对出入境旅客量持续增长的态势,浦东机场于2025年上半年在人工退税窗口周边增设离境退税海关核验自助终端,助力旅客快速办结退税手续。

上海浦东机场离境退税海关验核自助终端机区域

浦东机场海关关员介绍,上海海关首创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即买即验"服务模式,革新候机购物体验。该模式实现10秒内完成验核确认流程,让境外旅客在离境口岸隔离区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即买即验"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外籍旅客通过自助终端完成护照扫描、退税单与发票上传、商品核验等操作后,终端即时打印退税回执。海关关员解释:"旅客凭打印的回执单,可在机场登机口附近的退税点办理退税款项领取。整个海关验核环节耗时不超过10秒,旅客自助操作全程约5分钟即可完成。"

"外籍旅客是离境退税服务的主要受众群体,我们通过流程优化,将300人规模航班的海关验核作业时长从原先的1小时压缩至30分钟以内,效率提升50%。"夏谦补充道。

"这个服务非常便捷高效。"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Alina在完成两件服装的退税手续后表示。

上海浦东机场离境退税海关验核区域

据上海海关统计,作为全国首批离境退税试点城市,上海海关自2015年7月1日开展退税商品口岸验核工作以来,验核量始终保持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总量的50%。2025年前8个月,上海海关累计验核离境退税申请单8.68万票,同比增长1.82倍,较去年全年总量增长53.35%;退税金额达2.03亿元,同比增幅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