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战略性产业,着力推动各行业数智化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国务院近期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为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提供指导,明确实施路径与阶段目标。我们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商业化规模化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赋能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深刻认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价值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创新迭代,对全球经济格局、社会发展进程及国际竞争态势产生深远影响。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更是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把握科技革命机遇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带来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推动社会形态深刻变革。人工智能作为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的颠覆性技术,正以空前速度和广度驱动经济社会迈向智能化新纪元。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体现了党中央对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是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抓手。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人工智能具有极强的“头雁”引领效应,通过创新配置资本、劳动、技术、数据等要素,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生产力革命性跃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实现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需聚焦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养老助残等重点领域深度应用,让人民群众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促进全球智能发展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全球治理体系不完善、数字鸿沟扩大等挑战,亟需加强国际协作。我国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生态,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推动技术开源共享,有助于形成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助力各国平等参与智能化发展进程。
准确把握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基础优势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整体性跃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具备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整、应用场景多元、市场空间广阔、人才储备充足等优势,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海量数据资源构成核心要素支撑。数据作为人工智能训练的关键资源,其规模、质量和多样性直接决定技术上限。随着大模型技术发展,专业化、场景化数据需求持续增长。我国依托数字化建设积累的超大规模数据资源,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占全球总量26.67%,人工智能研发训练数据量同比增长40.95%,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燃料”。
完整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物质保障。我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全球首位。这种全链条产业生态,为人工智能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提供全流程支撑,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形成规模化落地的独特优势。
多元应用场景创造实践创新空间。人工智能的生命力在于应用,真实场景中的复杂需求是技术迭代的最佳“练兵场”。我国构建了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数字金融等关键领域的应用生态,为人工智能复杂推理、动态决策等高级能力提供实践场景。目前已发布超1500个行业模型,覆盖50个重点行业、700余个应用场景。
广阔市场空间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约2亿经营主体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连续10余年保持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庞大的市场规模、升级的消费需求和企业创新活力,有利于摊薄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迭代和标准化进程,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优质人才资源筑牢创新发展根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依赖多层次跨学科人才支撑。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均居世界首位,软件开发者近千万人,在数学、计算机等领域形成雄厚人才储备,为人工智能持续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全面推进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新征程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紧扣“人工智能+”行动总体要求,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和社会参与,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构建创新驱动的智能经济体系。加快人工智能科研范式变革,推动“从0到1”基础研究和“从1到N”技术转化。深化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智能化升级,发展智能原生技术产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智能终端“万物智联”,推动人工智能走进千企万户。
打造普惠共享的智能社会环境。重点在就业、健康、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降低技术应用门槛,推进健康助手、智能学伴等产品普惠应用。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安全治理等领域应用,构建高效协同治理格局。践行人工智能普惠发展理念,推动技术成果共享,助力全球智能化均衡发展。
强化创新发展要素支撑能力。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和收益分配机制。优化智算基础设施布局,发挥“东数西算”工程作用,促进数算电网协同。支持原始创新和开源生态建设,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
优化应用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发挥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示范作用,完善应用容错机制,开放重点场景资源。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激发投融资活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搭建共性技术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协同创新产业生态。
筑牢安全可控发展防线。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就业风险评估与应对。推进模型算法、数据资源等安全能力建设,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动态协同治理格局,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合规透明发展,确保技术创新与安全保障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