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拟对华加征最高50%关税 中方表态:慎之又慎三思后行

小编 27 0

国际经贸格局正迎来新的变数。

作为北美重要经济体,墨西哥近期在贸易政策上的调整引发广泛关注。这个拥有1.28亿人口、19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国家,正计划通过关税杠杆重塑其对外贸易结构,而这一举措将对中墨经贸关系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墨西哥官方披露的信息,该国正推动一项涵盖1400余种商品的关税调整方案,拟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最高50%的惩罚性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已提交国会审议的议案涉及年进口额达520亿美元的商品,涵盖汽车、钢铁、纺织品等多个工业品类。

方案明确将豁免与墨西哥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及欧盟成员国,而中国、韩国、泰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则被纳入加税范围。由于执政党在参众两院均占据多数席位,该法案预计将顺利通过立法程序。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此项关税政策的调整明显剑指中国对墨出口。

美联社分析指出,墨西哥政府长期面临美国方面的压力,要求其加强对中国商品的进口管控,美方声称"中国正利用墨西哥作为进入北美市场的中转枢纽"。

墨西哥金融集团Banco Base首席经济学家加布里埃拉·西勒在社交平台直言,针对"非自贸协定国家"的加税措施本质上服务于双重目的:"一是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回应美国的政策诉求。"

西勒进一步评论称,这项政策具有典型的保护主义特征,其战略意图似乎是构建针对特定国家的贸易壁垒阵营。恰逢美墨加协定(USMCA)2026年审议临近,此时推出该措施具有明显的政治经济考量。

中墨经贸关系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中国已成为墨西哥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则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094.26亿美元,中国对墨主要出口汽车及零部件、电子设备、机械产品等工业制成品。

值得警惕的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三大目的地中墨西哥位居首位,若50%的惩罚性关税落地,将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海外布局造成显著冲击。

中国外交及商务部门已就此表达关切。

8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互利共赢是中墨经贸合作的本质特征,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在外部压力下以各种名目对华设限,损害中方正当权益。中方相信相关国家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决策原则,妥善处理经贸问题。

9月1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我们注意到墨西哥拟调整关税政策的相关报道,将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并对最终措施进行全面评估。"

商务部强调,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任何单边加税行为,即便形式上符合世贸规则,也可能被解读为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妥协。作为重要经贸伙伴,中方不愿看到双边合作因此受到影响,希望墨方保持政策审慎,三思而后行。

面对这一贸易政策新动向,中国需从多维度做好应对准备:

首先,应坚持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任何单方面改变贸易规则的行为都应得到相应回应。墨西哥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等领域对中国技术和投资存在现实需求,中方有必要通过适当方式维护企业正当权益,营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其次,需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的扩散效应。

当前国际经贸体系面临单边主义冲击,若个别国家通过牺牲第三方利益换取短期政治经济收益而未受制约,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中国此前已多次明确表态,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损害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双边交易,必要时将采取一切适当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历史经验表明,面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坚定维护自身权益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再者,应客观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复杂性。

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重要成员,其贸易政策不可避免受到区域合作框架的影响。但从长远看,构建开放、包容、普惠的经贸关系符合各国共同利益。正如墨西哥谚语所言:"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政策协调的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各国应坚持多边主义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分歧。任何基于零和思维的贸易限制措施,最终都将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单方面的贸易限制如同抱薪救火,不仅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摩擦,愿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包括墨西哥在内的世界各国深化经贸合作,但同时也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