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起,我国已连续11批迎回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伴随英雄归国的还有万余件珍贵遗物。经过系统整理与保护,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烈士遗物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正式对外展出,引发社会各界深切缅怀。
在纪念馆展厅内,记者见到多件见证历史的实物展品:带着弹痕的钢盔、未曾击发的子弹、磨损的钢笔与老式手电筒等文物静静陈列。其中三枚通体锈迹的黄铜军号尤为醒目,尽管历经七十余载岁月侵蚀,号身的纹饰仍依稀可辨。驻足展柜前,仿佛能听见当年战场上激昂的冲锋号声,看见志愿军战士们冒着炮火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

这些年轻烈士牺牲时大多未满30岁,很多人没能给家人留下最后嘱托,仅存的军靴鞋底、搪瓷水壶、简易牙刷等生活用品,勾勒出志愿军战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依然保持战斗热情的精神风貌。文物专家表示,这些遗物不仅是英雄精神的载体,更是开展烈士身份考证的重要实物依据,对还原抗美援朝历史细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社会教育部部长 王春婕:通过遗物考证与DNA比对,目前已有2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成功确认身份并找到亲属。我们正在对所有馆藏遗物进行数字化建档,希望通过文物上的生产编号、刻痕标记等细节信息,为更多烈士寻找亲人提供关键线索,让英雄早日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