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系列国内功能阉割引争议:国行版与国际版差距拉大凸显供应链博弈

小编 33 0

9月10日凌晨,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iPhone 17系列等多款产品。然而发布会展示的多项创新功能,却因未能通过国内监管审批或供应链适配问题,无法在中国大陆市场落地,引发消费者广泛讨论。

包括iPhone的Apple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功能、Apple Watch 11的无创血压监测、Apple Watch Ultra 3的卫星通话服务以及AirPods Pro 3的实时翻译功能等核心亮点,均缺席国行版本。

尽管苹果CEO库克在发布会上强调"创新突破",但国内用户对此反应平淡,有网友直言:

哦,所以呢?

回顾近十年产品差异,美国市场用户已率先使用eSIM独立组网、5G毫米波高频段、15W MagSafe无线快充及FaceTime音频模式等功能。

人工智能功能连续两年缺席国行机型,成为压垮消费者期待的关键因素,有业内人士对比指出:

在俄罗斯市场销售的iPhone功能完整性均优于国行版本。

面对核心功能缺失的舆论压力,苹果试图通过iPhone 17 Air机型的eSIM功能转移关注。这项比美国晚三年落地的通信技术,最终由中国联通率先支持,中国移动紧随其后宣布试点,中国电信仍处于测试阶段。

此次运营商响应格局,与苹果初入中国市场时的行业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曾经中美供应链深度融合的标杆产品,如今国行版与国际版的功能代差日益明显。比产品差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

几乎撕裂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1

2025年恰逢苹果进入中国市场16周年。回溯2009年,中国联通成为国内首家引入iPhone的运营商,而此次iPhone 17 Air的eSIM功能亦由联通独家首发。

2009年作为国内3G牌照发放元年,不仅是移动通信技术追赶的关键节点,更被视作: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起点。

当时中美3G技术差距约达8年,苹果最初与中国移动的合作谈判破裂后,联通凭借更开放的合作态度拿下独家运营权。

通过创新的合约机模式和终端补贴策略,联通借助iPhone引爆3G市场,成功扭转品牌形象,奠定高端用户基础。业界普遍认为,中国3G普及进程与iPhone的市场推动密不可分。

如今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销量压力,iPhone 17 Air作为轻量化战略机型,承载着提振市场份额的重任,eSIM功能的落地紧迫性远超以往。

2

苹果发布会前两天,中国联通突然获得工信部颁发的: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这项资质意味着国内终端厂商可通过联通网络提供卫星通信服务,其发布时机引发行业对苹果卫星功能落地的联想。

尽管Apple Watch Ultra 3搭载卫星通话功能,但该服务基于美国Globalstar卫星网络,受限于国内通信法规无法落地。

苹果与Globalstar的合作可追溯至2022年,为支持卫星SOS功能投入4.5亿美元。有趣的是,华为同期发布的Mate50系列采用北斗短报文技术,率先实现国产卫星通信应用。

此次Apple Watch Ultra 3的卫星服务升级,苹果再次向Globalstar注资超11亿美元,包括债务清偿和股权收购,换取:

85%的网络容量优先使用权。

对比来看,华为Mate 60 Pro系列通过中国电信运营的天通一号卫星,已实现国内卫星通话商用。中国电信早在2023年9月便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比联通领先两年。

至于Apple Watch 11缺席的血压监测功能,实则受限于技术路径差异。苹果采用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因不符合国内医疗器械标准:

自然也没办法在国内上线。

而华为早在2021年便推出符合医疗认证的HUAWEI WATCH D,其核心突破在于集成微型压电气泵。这项曾由日本村田垄断的技术,被常州威图流体在2017年实现国产化突破:

成为全球唯二具备量产能力的供应商。

从智能手机启蒙者到需要适应本土标准,苹果正经历着角色转变。

3

为解决AI功能落地问题,苹果自2024年初启动国内AI供应商遴选。此时距iPhone 16发布仅剩6个月,远短于传统供应链12个月的准备周期。

苹果原计划将Apple Intelligence分为设备端模型、私有云服务和第三方大模型(含ChatGPT)三个层级,为此接触百度、阿里、百川智能等国内AI企业。

这场持续八个月的谈判,直至2025年2月才实质性推进。此时苹果正遭遇严峻市场挑战:

iPhone 16系列发布后,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区销量同比下滑25%,成为前五品牌中唯一负增长厂商;2025年一季度大中华区营收同比降幅超10%。

作为苹果在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百度自2012年起担任默认搜索引擎,2015年成为Siri数据服务提供商。但此次AI合作谈判中,苹果首次失去议价优势。

根据协议,苹果不仅需支付基础模型授权费,还需承担定制化训练成本。这与美国市场和OpenAI的合作模式形成反差——在美版机型中,苹果不仅无需支付费用,还能获得服务分成。

这种合作地位的转变,折射出供应链权力结构的深刻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此前已为三星Galaxy S24国行版提供AI服务,但用户反馈显示其圈选搜索功能存在:

频繁跳转电商平台的体验问题。

相比之下,搭载谷歌服务的港版机型可实现精准图像识别。即便如此,苹果仍选择与百度达成合作,而阿里则负责设备端模型的本地化适配。

据内部消息,百度提出的用户数据收集需求与苹果隐私政策存在冲突,导致合作推进困难。截至2025年5月,文心大模型在场景化推荐等核心功能上仍未达标。

4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高光时刻定格在2020年,iPhone 12系列凭借:

几乎支持所有5G频段的全球通特性

实现销量登顶。尽管国行版缺失毫米波功能,但采用的sub-6GHz频段具有覆盖广、损耗低的优势,当时国内毫米波产业链尚未成熟。

美版iPhone 12为支持毫米波,专门设计了侧边天线模组,导致成本增加约50美元。这种硬件差异反映的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对区域市场的战略判断。

正如行业观察家所言:"商业决策往往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值不值的选择。"

从3G时代的技术引进者,到如今面临本地化创新挑战,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角色转变,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科技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当供应链优势逐渐转化为技术话语权,跨国企业的本地化策略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