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小编 15 0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作者 |  莫奈

编辑 | 江江

中国消费者正在见证一场消费场景的创新变革:五星级酒店放下身段,将星级美食带到街头巷尾。

38元/斤的现炒小龙虾搭配厨师现场讲解,35元半只的堂食同款烤鸭色泽诱人,5元/根的油条价格堪比社区早餐店——这些曾经只在星级餐厅出现的美食,如今通过街头摊位触达更广泛消费群体。

……

2025年入夏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五星级酒店"出街潮",济南、北京、郑州等重点城市高端酒店纷纷布局户外餐饮,产品线涵盖3-80元价格带的早餐、简餐及特色熟食,引发周边居民及上班族的消费热潮。

8月22日,广州白云宾馆傍晚摆摊摊位 / 盐财经记者莫奈 摄

从人均消费数百元的封闭空间,到面向大众的开放式摊位,五星级酒店的这场"接地气"转型,不仅创造了独特的消费景观,更折射出行业深层的结构性变革。

这场看似简单的经营策略调整,背后交织着市场需求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与企业生存压力的多重动因。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星级主厨街头现制:从精致餐厅到市井烟火

旋转门、门童服务、奢华装潢构成的传统酒店形象,正被街头餐车、现场烹饪的新场景重新定义。

2025年6月起,国内一二三线城市核心商圈的五星级酒店陆续启动户外餐饮项目,通过场景创新拓展客群边界。

盐财经记者实地探访广州老牌五星级酒店白云宾馆时发现,其周一至周五常态化运营的户外摊位已形成规模效应。初始阶段聚焦7:30-9:30早餐时段,提供4-15元的肉包、糯米鸡等粤式早点,依托地铁口流量及"星级卫生标准"口碑,迅速成为周边通勤族的早餐选择。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白云宾馆的早餐摊位 / 盐财经记者莫奈 摄

8月拓展的17:00-19:00晚餐时段更具特色,身着白色制服的服务团队现场售卖白云猪手、和味牛杂等招牌粤菜,采用分装配送模式保持菜品新鲜度。尽管未进行大规模宣传,仅凭酒店品牌背书及美食集市的自然流量,仍实现高频补货的销售热度。有消费者反馈"品质稳定但受天气影响较大",反映出户外经营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长沙梅溪湖金茂豪华精选酒店的营销策略更为主动。作为万豪集团旗下高端品牌,其以"主厨私飨,卤味奇遇"为主题,突出"奢华酒店烟火气"的反差定位,由中餐主厨团队现场操作,强调"拒绝预制菜"的品质承诺。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长沙梅溪湖金茂豪华精选酒店通过摆摊卖卤味而走红 / 图源:长沙晚报

价格体系彻底打破星级酒店定价惯例:5元/个鸭架、7元/根鸭脖、10元/3只卤凤爪,与市井小吃持平的定价策略引发排队热潮,高峰期等候时长可达1小时。

消费者调研显示,星级酒店摊位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口味优势(普遍反馈偏清淡),而是卫生标准与食品安全承诺——厨师团队全程佩戴帽、罩、手套的操作规范,配合透明化制作流程,构建起区别于传统小吃摊的信任壁垒。

五星级酒店的卤味菜十分受欢迎 / 图源:长沙晚报

梅溪湖酒店负责人透露,目前户外摊位日均营业额达2.5万元,计划拓展外卖渠道扩大覆盖面。行业数据显示,具备规模的酒店户外摊位日均流水普遍可达万元级别,虽不足以覆盖整体运营成本,但已成为消化闲置产能、维持团队稳定的重要补充。

当"星级品质+亲民价格"成为市场切入点,五星级酒店的经营逻辑正从"圈层服务"向"大众渗透"转变,这一战略调整预示着行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入住率下滑与消费降级:酒店业的双重压力

传统认知中暑期为酒店旺季,但2025年行业数据呈现相反态势。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2025年6月29日-7月5日中国酒店RevPAR(每间可供房收入)同比下降8%,其中入住率下滑5个百分点,揭示出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春节、清明、五一等几大法定节日的每日人均消费情况 / 图源:国家旅业网

旅游市场"高频次、低消费"特征显著,"特种兵旅游"模式兴起导致住宿需求弱化,即便入住酒店的游客也更倾向选择经济型产品。同时,多地倡议禁止升学宴、谢师宴等宴会活动,进一步压缩了酒店餐饮的传统营收来源。

作为较早布局户外餐饮的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其总经理的表述颇具代表性:"摆摊业务虽未实现盈利,但维持了现金流和员工就业稳定。"这种"止损优先"的经营策略,反映出高星酒店面临的现实压力——传统客房、会务、餐饮三大主营业务同步承压,迫使企业寻求非常规突破。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摊位前的排队情况 / 图源:极目 · 新闻

商务客群流失构成更长期挑战。金融业"降本增效"政策收紧差旅标准,互联网企业推行"职级16以下员工非必要不出差"等新规,直接冲击五星级酒店的核心客户群体。2024年三季度行业数据显示,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599元(同比-5%),平均出租率同步下降4%,双重压力下的盈利空间持续萎缩。

从1983年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开业,到2017年行业规模扩张10倍的黄金期,五星级酒店始终是经济景气度的重要指标。而今,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放下身段"不仅是经营策略调整,更是行业生态重构的必然选择。正如酒店厨师所言:"闲置产能激活比维持形象更重要。"

五星级酒店在户外餐饮场景中展现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标准化卫生管理、专业服务团队、系统化供应链支持,这些要素构成对传统小吃业态的差异化竞争力,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上海金陵紫金山大酒店办起了"社区食堂"/ 图源:上观 · 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户外餐饮更多被视为引流手段而非核心业务,酒店方普遍期望通过场景创新增强品牌曝光,最终转化为客房预订和宴会消费。这种"以小带大"的战略布局,能否实现预期效果仍有待市场检验。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房企退潮与行业洗牌:五星级酒店的深层危机

摆摊现象仅是行业冰山一角,文旅部统计数据揭示更严峻的现实:中国五星级酒店数量从2019年底的845家降至2024年三季度的736家,五年间减少109家,降幅达12.9%。这一趋势背后,房地产行业调整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2010-2022年中国五星级酒店数量变化趋势 / 盐财经诺言 制图

国内五星级酒店群体中,相当比例由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作为提升地块价值、完善商业配套的开发策略。在房地产高速发展期,这种"酒店+地产"模式实现双赢,但随着行业调整,依附于地产开发的非市场化酒店项目面临生存危机。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2021年东莞拍出的城镇出宅用地 + 商务金融用地为例,明确要求在宗地内引进世界知名度假品牌酒店管理集团 / 图源:东莞市自然规划局

2023年以来,上海宝格丽酒店、北京金茂威斯汀酒店等高端物业相继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折射出行业深度调整态势。这些设计标准高、运营成本高的"形象工程",在市场需求萎缩后暴露出坪效低下的问题——《酒店高参》调研显示,深圳五星级酒店坪效仅10元/㎡,远低于购物中心(30-70元)和连锁餐饮(138元)水平。

劳动密集型属性加剧了经营压力,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总经理透露:"人力成本占比接近营收30%",在入住率下滑背景下形成沉重负担。同时,消费者评价体系变化也对传统酒店构成挑战——第三方平台评分、真实住客体验逐渐替代星级标准,成为预订决策的关键因素,迫使酒店重新审视服务价值。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酒店摆摊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 / 图源:金错刀

在此背景下,餐饮业务成为转型突破口具有必然性:相较于客房改造的高投入,餐饮服务具有启动快、调整灵活的优势。从2024年兴起的"剩菜盲盒"(100元以下售卖当日剩余自助餐),到"星厨到家"定制服务,五星级酒店正通过产品创新探索消费降级时代的生存路径。

五星级酒店摆摊现象背后:行业转型与消费趋势的深度观察

消费者晒出晚餐"剩菜盲盒"中的小龙虾

街头摆摊作为最新尝试,本质是五星级酒店适应市场变化的应激反应。这种打破行业惯例的创新,虽饱含生存压力下的无奈,却也预示着行业价值重构的开始——当奢华回归本质服务,当品牌放下固有身段,五星级酒店或许正在开启新的发展周期。

在消费分层加剧的市场环境中,这场"接地气"的转型能否带领行业走出困境,仍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主动变革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把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