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多地推行公务餐改革:自费食堂就餐成主流 数字化管理提升效能

小编 41 0

据安徽《淮北日报》报道,淮北市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乡镇公务活动期间用餐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市直单位工作人员下乡开展公务时,需自行刷卡在食堂就餐,全程不安排专门接待、不配备陪同人员。此举旨在从根源上整治基层公务接待中的不良风气,确保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报道显示,自今年起,淮北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放心公务餐"服务模式。该模式已将32个县区政府、镇(街道)及开发区食堂设为公务餐定点用餐点,并构建起覆盖全市的"一卡通"结算系统。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公务人员在外执行公务时面临的"就餐不便、报销繁琐、顾虑较多"等实际问题,也切实为基层减轻了负担,让公务用餐更加便捷安心。

淮北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餐补卡全市通用"的改革方案,选定32个基层食堂作为公务餐定点单位。下乡执行公务的干部职工可在任意一个定点食堂就近用餐,真正实现"一卡在手、用餐无忧"。公务下乡人员与乡镇干部实行同地点就餐、同一餐标,供餐食堂有明确收费标准的,按标准执行;若无对外收费标准,则参照相应市场价格收取费用。

安徽多市同步推进公务餐改革工作

据了解,除淮北市外,安徽省的安庆市、马鞍山市也已相继启动公务餐改革进程。

安庆新闻联播消息称,8月19日,安庆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安庆市市域内公务餐管理办法》,在全市域范围内全面推行公务活动"零接待"制度。该办法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开发园区、群团组织以及事业单位。

《安庆市市域内公务餐管理办法》规定,本市公务人员在市域范围内执行公务出差期间,一律实行"零接待",相关餐费由个人自行承担。全市首批设立的225家"公务餐"就餐点,已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公务人员可通过"掌上安庆"客户端进行就餐预约、获取一键导航服务并扫码支付餐费,系统将自动记录相关用餐信息。

此次安庆市公务餐改革还积极倡导自助餐与小份菜供应,大力推行"光盘行动",严禁任何形式的违规吃喝行为。同时,要求严格把控差旅审批环节,坚决杜绝无实质内容的公务差旅活动。

另据《安徽日报》7月11日报道,今年6月,马鞍山市搭建完成"公务餐"管理平台。截至目前,该市的"公务餐"就餐点已覆盖市本级、县区(园区)集中办公区、各乡镇以及部分市直单位,基本能够满足公务人员出差期间的就餐需求。

"公务出差人员的用餐地点、用餐形式以及用餐费用,必须与所到单位干部职工保持‘三统一’。"马鞍山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谷俊华介绍道,目前公务人员可在出差地就近选择机关食堂用餐,用餐前通过预约并扫码支付即可。

据介绍,为满足基层公务人员到市区办公时的用餐需求,包括马鞍山市政府机关食堂在内的主城区9个食堂,目前均已开通"公务餐"服务。

"推进‘公务餐’改革,以食堂就餐替代传统公务接待,显著减轻了基层干部的陪餐接待压力,降低了基层公务接待经费支出,同时也有效解决了跨区域公务就餐的难题。"马鞍山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便捷高效、节约透明的公务用餐管理体系,对财务支出与用餐记录进行比对分析,能够精准识别违规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违规吃喝等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转变作风、树立新风。

委员建议:打造全省掌上"虚拟大食堂"

今年8月4日,政协宣城市委员会网站发布了《关于深化全省"公务餐"改革的建议》。

宁国市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国华指出,近年来,简化公务接待始终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川、江西、浙江等省份已先后推出公务接待"扫码用餐"模式,规定公务人员需扫码自费在食堂就餐,且不安排接待、不配备陪同。其中,浙江省的公务用餐改革被誉为公务接待领域的重大创新举措。该省规定:除特定情况外,全省公务员在市域范围内出差统一在食堂用餐,通过"浙政钉"APP上的"公务用餐"应用,查找就近食堂,扫描"公务用餐点"二维码即可完成付费就餐,无需开具公函。

此项改革不仅大幅降低了公务接待费用,有效遏制了违规吃喝现象,推动公务接待回归朴素本质,减轻了基层公务接待负担,还引领全社会形成了廉洁节俭的新风尚。

赵国华认为,简化公务接待、深化"公务餐"改革,本质上是关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工作。

为此,建议如下:

一、搭建全省统一数字化平台,实现"一码通"高效管理。推广"扫码用餐"模式,借鉴浙江省"浙政钉"APP的"公务餐"模块经验,在安徽省"皖事通"平台开发相应功能模块,整合省、市、县、乡四级机关食堂资源,打造掌上"虚拟大食堂"。公务人员凭电子码可在省内任一指定食堂扫码就餐,简化审批流程,取消纸质公函,减少陪同环节。建立统一的支付与结算系统,完善跨区域结算机制,由省属国资公司统一管理餐费专用账户,实现各级食堂费用的自动对账,降低人工操作失误。

二、规范用餐标准与场所,强化制度刚性约束。统一全省用餐标准,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场景制定公务餐费用标准(例如乡镇10元/餐、市县级15元/餐),严禁超标准接待。浙江省通过将早餐标准限定为20元、中晚餐各40元,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明确用餐场所范围,除招商引资、会议培训等特殊场景外,所有日常公务活动统一安排在机关食堂或定点合作餐馆。针对偏远地区,可借鉴浙江省"廉政灶"模式,增设村级固定用餐点,解决交通不便干部的就餐问题。

三、建立智慧监督体系,筑牢廉政风险防线。加强动态数据监测,打通财政报销、差旅管理、三资监管等系统,设置"违规用餐""异地扫码异常"等预警模型。例如,浙江省衢州市通过6类预警模型,能够实时监测"付少吃多""虚假定位"等行为。强化纪检协同监督,将公务餐数据纳入纪委监委日常监督范畴,定期抽查后台记录与报销凭证的匹配性,严肃查处"吃空函""虚增人员"等违规行为。

四、聚焦基层减负,全面优化干部作风。切实减少陪同与接待负担,严格推行"不安排、不陪同"原则,让基层干部无需再协调餐饮场所或垫付餐费,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通过公开透明的用餐记录和费用支出,树立政府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提升群众满意度。

来源:聊时局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