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人民眼·提振消费)

小编 32 0

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吉林长春、重庆沙坪坝、云南昆明三地通过创新实践,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吉林长春 " 这有山 " 商场内,人流如织。李 洋摄

重庆 " 磁器长歌 " 数字体验馆一角。孙凯芳摄

游客在云南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一家咖啡店内取餐。本报记者 张 驰摄

引 子

室内竟藏着一座 " 山 "?

在 " 山脚 " 抬头仰望,一条蜿蜒 " 山道 " 串联起亭台楼阁、山石草木与各色商铺。这座名为 " 这有山 " 的独特建筑,是吉林长春打造的室内休闲度假文旅新空间。

类似的消费新场景正在全国多地加速涌现:在云南,传统菜市场变身网红打卡胜地,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在重庆,背街小巷有机融入城市商圈,以浓郁烟火气平衡主街商业氛围……

消费新场景作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体,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024 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明确提出 " 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

今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消费新场景究竟如何打造?近日,记者深入吉林省长春市、重庆市沙坪坝区、云南省昆明市进行实地探访。

空间更新

创新场景、优化布局,消费场所更 " 好逛 "

走进 " 这有山 " 商场," 山谷 "" 山洞 "" 山道 " 等元素一应俱全,将山城特色巧妙浓缩其中。

" 见惯了真实的山川,第一次在室内 ' 爬山 ',感觉特别新奇!" 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开霞兴奋地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室内造 " 山 " 的创意源自何处?

" 这有山 " 所在的红旗街商圈,是吉林长春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长春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朝霞介绍,项目设计初期,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从局部看,商圈内已有多家大型商场,同质化竞争缺乏优势;从行业趋势看,传统百货商场客流量下滑问题突出。

" 随着消费需求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个性化、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亟需创新引流方式。" 刘朝霞表示,团队果断决定不做传统商场,转而打造城市微度假中心和社交目的地," 既然定位微度假,' 好逛 ' 是首要前提。"

如何实现 " 好逛 " 的目标?逛商场太过普通,逛景区又受空间限制,二者能否有机结合?

团队陷入沉思。来自四川乐山的主设计师回到家乡,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

" 有一天,主设计师兴奋地发来消息:何不将景区搬进室内,同时融入街市体验?空间不足,就把平面街市立体化,打造一座 ' 山城 '。" 刘朝霞回忆道。

团队成员经过热烈讨论,一致认为这个想法大胆且可行——长春地处平原,城区无山," 爬山 " 观景的消费体验极具新意;加之冬季寒冷,室外场所客流量受季节影响大,室内逛街度假模式吸引力显著。

自 2019 年开业以来," 这有山 " 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成为长春商业新名片。2021 年," 长春市红旗街 · 这有山 " 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不止 " 这有山 ",长春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创新消费场景:有的商场在楼顶建造摩天轮,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地标;有的在室内打造 " 河道 ",让游客乘船畅游……今年以来,长春新建、改造的消费新场景已超过 110 个,加速推动消费场景焕新升级。

差异化带来新鲜感,新鲜感转化为客流量。相较于新建项目,既有消费场所的空间创新更考验精细化运营能力。

下班后,云南昆明市民杨芳来到家附近的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买菜。" 这几年市场变化太大了。" 她走进菜市场后,没有先急着买菜,而是先买了一杯咖啡," 前几年这里还是个普通菜市场,光线昏暗、摊位拥挤、环境杂乱,哪有喝咖啡的地方?"

始建于 1997 年的大观篆新农贸市场,2020 年进行系统改造,采用 " 四横两纵 " 通道布局,设置 700 余个摊位,涵盖生鲜、土特产等多个品类。2024 年 11 月,昆明市五华区加快推进 " 市场游 " 建设,以 " 社交感 + 烟火气 " 为特色,对市场进行进一步提升改造。

" 针对光线暗问题,我们拆除遮挡视线的广告牌,增加照明设施;摊位拥挤就优化布局、增大间距;环境脏乱就修缮给排水系统、硬化路面、翻新外墙并加强保洁。为突出地方特色,还打造了云南扎染天幕景观,增加民族文化布艺装饰。" 云南大观篆新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现吉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近年来," 菜市场游 " 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大观篆新农贸市场也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今年上半年吸引顾客约 830 万人次。

同样聚焦空间更新,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采取扩容与改造并行策略。过去,磁器口景区主要围绕古镇主街展开,主街虽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却也存在人流密集、消费业态单一等问题。2019 年,磁器口启动扩容更新改造计划,景区面积扩大 19 倍,其中背街小巷改造是重点,改造面积近 3 万平方米。

" 改造过程中,我们结合背街小巷特点,在保留原有风貌基础上,增设墙绘、灯牌、艺术装置等元素,让每个转角都成为拍照打卡的绝佳背景。" 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企业服务岗负责人刘军表示,通过改造,以往 " 主街热、支巷冷 " 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原本冷清的背街小巷焕发新活力,升腾起浓厚烟火气。

业态多元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消费选择更多样

磁器口主街游客熙熙攘攘,拐入后巷,喧嚣渐淡。

一家面馆外,黛色砖墙下,一只花猫慵懒蜷卧,与店铺招牌 " 猫儿面 " 相映成趣。与主街上百年老店即吃即走的匆忙节奏不同,这家开在后巷的新店更添几分闲适氛围。

空间改造的 " 面子 " 有了,消费者更看重多元业态的 " 里子 "。

" 猫儿面 " 新店负责人张绍葵认为,后巷环境更休闲,生活气息更浓厚," 因此我们不仅精心布置店铺,还开发手工甜品和小吃,吸引顾客在非饭点时段消费。"

传统面店转型为社交型餐饮场所后,客单价显著提高,营业时间也得以延长。" 新店开业以来,日营业额稳定在 3000 元以上,节假日超过 6000 元。" 张绍葵说。

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消费选择。

2012 年,浙江温州商人陈丹阳来到磁器口经商,先后尝试销售传统服饰、日化产品、特产伴手礼等 30 多种品类。去年,她选择在后巷开设一家茶咖餐厅。" 主街人流量大,但消费多集中在特产购买和小吃品尝,体验相对单一。" 凭借多年经商经验,陈丹阳总结出自己的 " 生意经 ":" 要优化消费体验,让顾客想买、愿买,必须通过多元业态延长停留时间,激发消费欲望。"

作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重点,后巷聚焦业态差异化、品质化发展,引入咖啡茶饮、非遗手作、民宿酒店等多元业态,成功吸引花坞戏剧社、花间听雨餐酒吧等 39 家新兴跨界品牌入驻,有效填补了主街业态空白。

通过快慢有序、动静相宜的业态布局,磁器口已从功能相对单一的古镇景区,转变为商旅文体多元业态融合的综合体。数据显示,改造后的磁器口游客人均游玩时长延长半天以上,2024 年接待游客 1843.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44%。

在打造多元业态方面,刘朝霞和团队也采取了切实举措。" 顾客更喜欢具有体验感和记忆点的消费过程,因此我们引入手作工坊、文创店、深夜食堂等业态,让 ' 逛 ' 本身成为一种享受。" 刘朝霞欣喜地发现," 这有山 " 约六成顾客并非单纯为购物而来,但他们停留时间更长,消费意愿也更强。

在以商旅文体融合吸引客流的同时," 这有山 " 特别注重业态的原创属性。开业 5 年来,商场内连锁品牌占比逐渐减少,风格独特的特色店铺不断增多。

" 原先 ' 山 ' 里也有不少大品牌,但与周边商场存在同质化竞争。" 这有山文旅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企划部工作人员王鑫表示,经过不断探索," 这有山 " 在招商时不再刻意追求大品牌,转而重点挖掘特色鲜明的店铺," 我们会先考察店铺是否符合 ' 山 ' 的整体气质,更将目光聚焦小店背后的主理人,捕捉他们的创意火花。"

步入新开业的 " 这有山 " 望山阙片区,书画漆艺店 " 不尚贤居 " 内人头攒动。小店主理人刘校溪是一名漆艺爱好者,他将漆艺与手串巧妙结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 刚开始只是想在 ' 云山集 ' 摆个摊试试,没想到半年就赚了 10 万元,于是决定正式开店。" 刘校溪回忆道。

刘校溪所说的 " 云山集 ",是开设在 " 这有山 " 门口的文化文创市集,共有 50 多个摊位。去年," 这有山 " 团队拿着商场设计图纸,多次邀请刘校溪入驻。" 通过 ' 云山集 ' 等渠道,我们持续发掘特色店铺,不断丰富多元业态。" 王鑫介绍,2024 年 " 这有山 " 日均客流量约 3 万人次,全年销售额约 4.8 亿元。

服务优化

规范管理、贴合需求,消费体验更舒心

" 刺啦 " 一声,牛干巴和辣椒入锅翻炒,香气四溢,引得四川游客杨楠垂涎欲滴。她下飞机后直奔大观篆新农贸市场,手中还拖着来不及送往酒店的行李箱。

为何将菜市场作为旅行第一站?" 好玩、好吃又出片。" 舂鸡脚、蒸玉米、现烤鲜花饼……琳琅满目的美食小吃让杨楠放慢了脚步。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昆明旅行体验收获了众多点赞。

年轻人拖着行李箱逛菜市场、旅行大巴停靠菜市场门口、导游带领旅行团边逛边讲解、菜市场附近涌现行李寄存店铺……这些年,吴现吉见证了越来越多的新景象," 体验式旅游持续升温,游客们越来越喜欢融入当地热闹的市井生活。"

然而游客增多也带来一些新矛盾:因表达习惯差异,游客说 " 买一斤商品 ",云南本地 " 一斤 " 多指一公斤,商户按一公斤操作易引发误会;游客对新奇食物常提出询问,部分商户不愿过多交流;网红摊位前排长队,既影响周边商户生意,又造成通道拥堵。

今年 2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 5 部门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提出 " 提升实物消费质量 "" 改善服务消费品质 "。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明确要求 "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 这要求我们在规范市场管理基础上,提供既有特色又满足需求的贴心服务。" 吴现吉说。

首先是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大观篆新农贸市场管理方在各店铺食品加工间加装监控设备,并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质量抽检。" 我们建立了商户履约机制,为入驻商家设定基础分,若出现食品安全风险、经营失信行为或消费投诉纠纷等问题,查实后将扣分。一个合同期内,基础分扣完的商户将被清退。" 吴现吉介绍。

在保障市场交易秩序平稳的同时,吴现吉还经常劝说店主加强与游客的交流互动。起初有人质疑:" 不买东西,聊那么多做什么?" 但渐渐地,质疑声越来越少,大多数店主都能热情接待游客,主动介绍瓜果蔬菜品种、美食小吃做法等。

店主们的态度为何发生转变?

" 店主们逐渐意识到,即使顾客当时不买,通过交流建立联系,加个微信,日后有需要也会随时联系。" 吴现吉表示,如今网购发达,店主们纷纷建起微信群,外地游客有需求可随时线上 " 点单 ",回头客越来越多。许多店铺因此尝到甜头,线上收入占比已超过线下。

如今,大观篆新农贸市场单日最高客流量达 10 万人次。针对游客增多的情况,市场服务方式更加多元精细:购买新鲜水果不便携带可提供邮寄服务;不会烹饪野生菌可现场加工处理;中药材可按需切片、磨粉……

高品质服务也为本地购物居民带来便利。眼瞅着麻辣牛干巴出锅,昆明市民陈柏文也买了一份," 游客多了,服务好了,我们本地人也跟着沾光。给外地朋友寄特产,当场就能寄走,不用拿回家自己联系快递,省了不少事。"

和杨楠不同,陈柏文手中拎着的不仅有美味小吃,还有新鲜肉菜。" 我们根据市民消费需求,引进平价蔬菜店,确保价格平稳。" 吴现吉表示,市场努力兼顾游客与本地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游客看中好吃好玩,居民注重实惠方便。

今年以来,昆明市围绕 " 整洁、有序、规范、标准 " 目标,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对 242 个农贸市场的环境秩序进行规范提升,既保障市民 " 菜篮子 ",又更好承载 " 菜市场游 " 的烟火气。

文化赋能

科技加持、创意加分,消费黏性更持久

泛舟嘉陵江上,耳畔传来豪迈的川江号子,眼前景致悄然变换——从历史巴渝古镇到如今灯火通明的磁器口码头,仿佛穿越岁月长河。

这并非想象中的场景。置身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 " 磁器长歌 " 沉浸式数字体验馆,科技让遐想变为 " 现实 "。这里没有厚重的文物展柜和枯燥的单向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动态投影、全息成像等新技术。

2022 年," 磁器长歌 " 建成开馆。" ‘科技 + 文化’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体验馆负责人艾斌介绍," 我们希望通过 AR、VR、3D 建模等技术,把历史故事讲活,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磁器口的历史文化。"

多元互动让历史不再遥远,也让文化触达更多游客。" 磁器长歌 " 改变了游客的游览节奏,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近两倍,实现了从 " 网红打卡 " 到 " 深度体验 " 的转变。在文化与科技的碰撞中,一个更具黏性与活力的消费场景正在形成。

" 从 ' 一时火 ' 到 ' 一直火 ',关键在于弘扬古镇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并通过挖掘特色、创新产品,重塑古镇的现代活力。" 磁器口街道办事处主任曾玲认为。

在 " 这有山 ",王鑫同样相信,将文化元素融入商业之中,既有趣味性又有意义。

最近一段时间,王鑫忙于策划大学生画展、运维 " 云山集 " 等工作,虽然忙碌却乐在其中。作为一名 00 后,今年是她工作的第三个年头。2023 年,还在吉林艺术学院上学的她便到 " 这有山 " 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策划并执行了 " 山中见非遗 " 活动。

从策划活动、筛选对象到布置展台,短短几个月内,王鑫接触了一大批吉林省内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当时邀请他们到 ' 山 ' 里进行非遗展示,吸引了大量游客,人气大涨。" 王鑫深有感触地说," 对消费者来说,单纯的商业太单调。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让商业更具活力。"

这几年," 这有山 " 举办了大量文化类活动: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合作打造 " 山里邮局 ",销售文创产品并提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