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流媒体聚焦礼泉 解码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本

小编 20 0

9月12日,一场以“离开城市,周末去礼泉”为主题的全媒体采访活动在陕西省礼泉县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吸引了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央广网、国际在线等10余家中央及全国性主流媒体的记者参与。采访团深入挖掘礼泉县在乡村旅游创新、历史文化传承、现代农业发展等领域的突出亮点与显著成就,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访谈,旨在进一步提升“离开城市,周末去礼泉”这一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都市喧嚣到田园诗意:智慧农业引领乡村新貌

礼泉县欣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

清晨,采访团从西安市区集结出发,经过短短一小时的车程,便抵达了此次探访之旅的第一站——欣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内,现代化的连栋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无土栽培的绿色蔬果生机盎然,精准调控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高效运转,这些景象瞬间将记者们从都市的繁忙节奏带入了科技赋能下的田园新境界。园区负责人向记者们详细阐述了如何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高效化运营和绿色化发展,不仅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更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探寻关中民俗与市井烟火:袁家村模式激活乡村旅游

作为礼泉县乡村旅游的一张耀眼“金字招牌”,袁家村已成功从最初的特色小吃街转型升级为集民俗文化体验、特色美食畅享、文创产品购物、精品民宿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目的地。即便在工作日,村内依然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醋坊、油坊、豆腐坊、茶馆以及各类特色小吃店铺沿街林立,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与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记者们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古街小巷,品尝着地道的关中美食,与当地商户和游客亲切交流,深入探究袁家村如何从一个普通的村庄,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新打造出享誉全国的“袁家村模式”,并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标杆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功典范。

溯源穿越千年的盛唐气象:昭陵文化彰显历史底蕴

昭陵博物馆。

礼泉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秀美的田园风光,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昭陵作为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先河,被誉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皇家陵园,堪称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初唐历史。在昭陵博物馆内,一件件出土的精美文物、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卷,无声地诉说着唐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记者们仔细聆听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华章,亲身感受了唐代石刻艺术的恢宏大气,深刻领略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辉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成为礼泉县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为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灵魂和历史深度。

品味舌尖上的礼泉甜蜜:特色果品助力乡村振兴

礼泉县果友专业合作社火红的御石榴。

采访团在礼泉县果友专业合作社采访。

时值金秋时节,正是各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的丰收旺季。在礼泉县果友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御葡萄、一个个饱满红艳的御石榴、一只只酥脆多汁的小河酥梨以及挂满枝头的红苹果等特色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记者们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观摩了先进的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详细了解了合作社如何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拓展电商销售渠道等多种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并将礼泉县的优质果品成功销往全国各地。在现场品尝环节,汁多味甜、清脆可口的礼泉水果赢得了采访团成员的一致赞誉,“御果之乡”这一礼泉特色名片通过味蕾的深刻记忆,深深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打造西安都市圈周末休闲目的地:礼泉绘就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从智慧农业的科技魅力,到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从盛唐帝陵的历史回响,到现代农业的丰硕成果,礼泉县正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笔,绘就一幅三产融合、城乡共兴的美好发展画卷。近年来,礼泉县立足县域丰富的特色资源,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和西安都市圈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着生动的“礼泉经验”与“礼泉智慧”。

“离开城市,周末去礼泉”全媒体采访团。

这个秋天,不妨追随内心的向往,暂时告别城市的喧嚣,在周末时光来到礼泉,与这里的诗和远方来一场美丽的邂逅,亲身体验礼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