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900亿元 M1-M2剪刀差创近三年最低

小编 17 0

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12日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3.46万亿元,截至8月末贷款余额达269.1万亿元,同比增长6.8%;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4.66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金融业内专家分析指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与M2同比增速维持高位运行,不仅与当前经济增长和物价调控目标相适配,且呈现适度超前态势,充分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取向。

存款结构呈现新变化,8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增加110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100亿元明显减少(7月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1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300亿元显著增长(7月非银存款大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当前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区间,8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1%,较上年同期下降40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同比下降约25个基点。

行业复苏与楼市新政双重发力 支撑8月信贷增长

单月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900亿元。市场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制造业景气回升、出口韧性延续、暑期消费热潮及房地产政策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构成了当月信贷增长的坚实支撑。

分部门信贷数据显示(Wind统计),8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03亿元,其中短期消费贷款增加105亿元,中长期住房贷款增加200亿元。

作为传统消费旺季,8月个人消费需求在暑期效应下实现内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等国家促消费政策的外部拉动,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带动相关贷款需求攀升。同期,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通过放宽非核心区域限购、优化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等措施,有效激活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

以上海为例,据市房管局统计,"沪六条"楼市新政实施首周,商品住房成交量即实现政策前的显著增长,推动8月全市商品房成交环比由负转正。当地银行业反馈,居民购房咨询量与签约量同步攀升,按揭贷款业务呈现明显回暖态势。

企业部门信贷表现亮眼,8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9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3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130亿元。

制造业贷款增长尤为突出,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先进产业景气度持续高位运行,带动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旺盛。市场监测显示,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本月投融资活动活跃,成为信贷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经测算,剔除地方专项债置换因素后,8月贷款实际增速约7.8%,保持对实体经济的较强支持力度。专家指出,专项债置换虽短期影响信贷统计数据,但长期有利于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畅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为信贷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社融规模同比增长8.8% 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升

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社融增速略有放缓,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彰显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前置且规模扩大,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为社融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从社融结构看,8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233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9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6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50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97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4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365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57亿元。

专家强调,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进,企业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占比持续提升,分析金融总量应关注多渠道融资协同效应,而非单一信贷指标。

M1-M2剪刀差收窄至2.8% 资金活跃度显著提升

8月末M1-M2剪刀差收窄至2.8个百分点,创2021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市场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剪刀差持续收敛,表明企业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资金由定期向活期转化趋势明显,有利于增强资金流动性,促进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

广义货币供应量方面,8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8%,主要受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社融及贷款合理增长等因素支撑,叠加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影响,共同维持了M2的较高增速。

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回升,8月末同比增长6%,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9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M1增速上行主要得益于四方面因素:一是8月A股市场交投活跃,居民储蓄入市意愿增强,推动交易性活期存款增加;二是季中理财发行节奏放缓,股债市场波动导致表外资金回流表内,存款分流压力减轻;三是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前期沉淀的财政存款逐步释放,叠加债务化解资金注入,企业活期存款显著增长;四是去年二季度存款市场规范整顿形成的低基数效应持续显现。

展望下阶段,业内专家表示,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货币政策将继续实施精准滴灌,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共同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中长期看,经济结构转型深化和产业升级推进,将促进实体经济供求关系优化和经济循环畅通。专家同时建议,政策需进一步聚焦深层次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优化税收制度等,既利长远发展,又能短期发挥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