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国的古老月季品种跨越时空,在全球各地绽放出独特魅力。这些承载着东方历史记忆的花卉,不仅拥有了新的名称,更孕育出多元文化交融的传奇故事。作家陈丹燕历时五年展开的全球月季寻踪之旅,正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植物文化探索。
2020年春季,陈丹燕受邀担任上海辰山植物园文化园长,由此开启了中国古老月季的全球溯源计划。9月11日(英国当地时间),她应邀做客皇家园艺学会曼彻斯特桥水花园,与英国知名园艺主持人、桥水花园园长马库斯·奇尔顿·琼斯共同呈现"月季的跨洋之旅"主题对话,深度解析中国月季如何影响世界园艺史。

陈丹燕与英国电视园艺节目主持人、桥水花园园长马库斯·奇尔顿·琼斯展开了一场从上海到曼彻斯特的关于“月季的长旅”的漫谈
对话中,陈丹燕详述了其遍布五大洲的田野调查成果:在法国马尔梅松城堡玫瑰园,她发现了唐宋时期传至欧洲的"月月粉""月月红"原始种;在美国西海岸历史城镇,追踪到淘金热时期遗存的"变色月季""木香"等珍稀品种;在百慕大群岛古月季园,成功辨识出宋代名品"赤龙含珠"及源自上海外滩的"枫叶芦花"。特别在新西兰驻留期间,她联合当地玫瑰协会考证确认,该国最早引入的红月季品种正是中国古月季"赤龙含珠"。
陈丹燕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存活千年的中国杂交月季品种,历经战乱与疫情依然绽放,其跨文化传播轨迹为当代文明交流提供了独特视角。这些植物"活化石"的发现,印证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强大生命力。

新西兰私人花园里的赤龙含珠
回溯项目缘起,2020年全球旅行受限期间,辰山植物园的盎然生机为陈丹燕带来创作灵感。当她研读月季铭牌上的文化密码时,萌生了系统梳理中国月季全球传播史的想法。这一计划意外串联起文学与园艺的跨界对话——从《茶花女》中的玫瑰意象,到以普鲁斯特、柴可夫斯基命名的现代品种,花卉始终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月季园中的陈丹燕。丁晓文 图

月季“茶花女”陈丹燕 图
谈及现代杂交玫瑰演变史,陈丹燕特别关注19世纪欧洲育种传统——园艺师常以贵族女性命名新品,形成独特的"文学化命名体系"。她在英国皇家植物园档案研究中发现,当代英伦玫瑰园中的多个主流品种,其基因谱系可追溯至唐代月季原种,这一发现成为本次中英园艺交流的重要学术成果。
陈丹燕表示,植物与文学都是需要静心体味的生命语言。当人们深入了解这些跨越千年的花卉传奇,便能感受到文明对话的深刻意义。"在植物世界与文学世界的双重滋养中,我们不断完成自我的成长与超越。"她期待通过这些月季故事,唤起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跨文化交流的深层思考。
陈丹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实无论植物还是文学,都需要人们静下心,阅读它,亲近它。当人们沉浸其中,能感受到这些美好和自己的生命发生着刻骨铭心的关联。在植物世界里,在文学世界里,我们越变越好。”

月季“诗人的妻子” 陈丹燕 图

月季“朱丽叶”。陈丹燕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