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为我国出海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碧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会议聚焦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出台相关举措正当其时。
她分析指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地缘政治挑战持续显现,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抬头。作为全球重要的产业链供应链枢纽,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更好地“走出去”并深度融入国际分工合作,亟需持续提升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
数据显示,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稳居世界前列。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总额的11.9%,较上一年度提升0.5个百分点,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前三的位置。在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时便明确要求“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针对如何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系统整合法律、金融、物流等领域的服务资源,创新并丰富服务产品供给,搭建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同时,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出海综合服务港,并推动在重点国家设立海外综合服务站,强化商协会的服务功能,培育一批具备强大跨境服务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
“我国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法律、金融、物流等专业服务领域,优质服务供给仍存在不足。本次国常会提出统筹相关领域服务资源、丰富服务产品、构建服务平台,不仅能有效提升对出海企业的服务保障能力,也将有力促进国内相关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王碧珺如是说道。
王碧珺进一步指出,除了专业服务领域存在的短板外,当前我国现有的海外服务支持体系也尚未能完全匹配出海企业的实际需求。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海外服务机构实力雄厚,它们能够凝聚数百家企业的力量形成合力,有效维护共同的商业利益。同时,这些机构还能整合并打通内部渠道资源,助力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更快融入海外环境并获取更多商业机遇。我国各地虽已设立部分面向出海企业的服务机构,但整体服务体系呈现零散化状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国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层级更高、综合服务能力更强的系统性支持体系。”王碧珺解释道。
她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释放出将该体系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更高层级的重要信号。未来,通过在国内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并在重点国家布局海外综合服务站,将从根本上实现对出海企业全流程的服务覆盖,这也是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落实与生动实践。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进入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在企业出海综合服务领域积极出台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以上海为例,今年8月,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徐汇)服务点正式揭牌成立。依托该市级平台及区级服务点,徐汇区重点聚焦“一站式”信息传递、国际化专业服务、全过程项目投资以及“一体化”风险防范等四大核心功能,着力打造政策创新、生态服务、海外项目、合规保障等四个出海高地,并精心绘制了涵盖信息咨询、专业服务、项目投资、风险防范、政务服务等多方面内容的出海服务图谱。
同样在8月,浙江省出台的《加快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若干举措》正式开始施行。该文件针对性地强化了在合规、法律、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人才、出入境及安保等八大关键要素方面的支撑力度。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完善,为企业提供覆盖境外经营全流程的专业服务,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境外合规经营能力和综合抗风险水平。
今年9月,由福建省商务厅主导建设的“闽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的“服务资源版块”汇聚了金融保险、法律仲裁、会计财税等10多个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信息,并整合展示了驻外经商机构、中资商会等海外服务资源,有效畅通了企业与服务资源间的联系渠道,助力企业便捷对接并获取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我相信,随着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出海型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体系提供的丰富服务资源,持续提升自身平稳安全出海的能力。同时,企业也应高度重视合规出海,积极提高自身的合规经营水平,妥善处理好与股东、当地员工、当地供应商及东道国等各方面的合作关系。”王碧珺最后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