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丰收季遭遇出口困境:中国订单锐减 豆农面临重大损失

小编 38 0

综合参考消息、看看新闻等媒体报道,当前美国大豆已进入收获季节,然而作为传统最大采购方的中国市场,近期却未出现新的订单。这一情况使美国豆农陷入困境,据分析,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可能面临高达1400万至1600万吨的订单损失。

面对这一局面,有美国农民通过TikTok平台表达了无奈与焦虑,他们认为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关税政策是引发此次农业困境的重要因素:"这是我多年种植中品质最好的一批大豆,但由于关税争端,中国市场不再采购。这些大豆因无法销售而失去价值,我只能将它们粉碎后丢弃在田间。"

美国大豆协会紧急发声:收获季背景下

中国作为主要买家暂未下单采购

报道显示,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在近期采访中再次就农业领域的危机发出警示。他指出,在美国大豆收获季到来之际,以往的最大买家中国尚未下达任何采购订单,这使豆农面临"极为严峻"的处境。

拉格兰于8月19日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致信,信中提到美国大豆种植户正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他强调,随着收获季的快速临近,美国在大豆出口问题上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时间越晚,豆农遭受的冲击就会越严重。

拉格兰在信中进一步说明:"当前大豆价格持续走低,同时农户的生产投入和设备成本却大幅上升。美国豆农难以承受与最大客户之间长期的贸易纠纷。"他呼吁特朗普在美中贸易谈判过程中将大豆议题置于优先位置。

拉格兰表示:"中国采购的大豆数量超过了我们其他所有海外客户的总和。"

美国大豆协会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在2018年之前的7年间,美国生产的大豆平均有28%出口至中国,占同期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在2023至2024市场年度(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美国对中国出口大豆近2500万吨,远超对第二大市场欧盟出口的490万吨。

美国农业部的研究表明,特朗普政府发起的第一轮贸易战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其中大豆损失约占71%。拉格兰指出,作为应对措施,中国已开始从巴西进口更多大豆,而美国大豆种植户至今未能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日报此前报道,拉格兰曾在《自由新闻报》发文称,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对美国豆农造成了沉重打击,因为中国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对于许多美国大豆种植户而言,当前的情况仿佛是2018年噩梦场景的重现。在特朗普总统第一个任期内,其实施的关税措施使美国农业损失260亿美元,仅大豆产业就损失近200亿美元。

中国减少美国大豆进口量

主要转向进口巴西大豆

今年4月,中国进口商从巴西集中采购了至少40艘货轮的大豆,总量达240万吨。在此次大规模采购前后,中国曾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以反制美国的相关措施。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对大豆、玉米的"去依赖"进程,这一过程并非突然发生,而是过去数年政策引导、产业试验与市场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通过进口多元化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的方式,系统性地降低对美国的依赖,重塑全球大豆与玉米供应链格局。

大豆和玉米是中国养殖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生产饲料豆粕(豆粕占畜禽饲料蛋白来源的90%以上),玉米则是生猪、蛋禽、肉鸡养殖的主要能量饲料。2024年,中国大豆消耗量约为1.17亿吨,其中超过85%依赖进口;玉米进口量虽仅占国内总供应量的4.4%,但在深加工与育种环节的进口依赖程度仍在加深。

自2015年起,美国一直是中国主要的大豆供应国之一。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3285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34%;到2024年,进口量降至2213万吨,市场份额缩减至22%。尽管中国仍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但其战略地位已大不如前。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西近年来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份额显著上升。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金额占大豆进口总金额的69.16%,美国大豆占比为22.83%,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三国合计占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额的7%左右。

在大豆进口领域,中国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供应链,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大豆持续输入,美国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编辑|段炼 易启江

校对 |张海妮

封面图片:视频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参考消息、看看新闻、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青年网、界面 · 新闻、中国日报、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