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离校后这些部门持续为你护航

小编 31 0

读者关切

我今年大学毕业,最近在找工作。虽然6月就离校了,但2个多月来,学校继续向我推送各类招聘信息。我想了解,除了学校,还有哪些部门单位可以提供就业服务?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环节。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针对部分尚未落实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多部门正协同推进就业帮扶举措,助力有就业意愿的青年群体顺利就业。

"教育系统与人社系统已建立联动机制,围绕'稳就业、促就业'核心目标,构建离校后毕业生就业服务长效体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高校毕业生离校期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开展系列就业促进活动:通过"东中西部校企对接促就业"专项行动,为就业资源薄弱地区高校募集岗位超5.5万个;举办"千行万业人才招聘会"等线下活动,累计汇集岗位142.5万个;打造线上招聘平台矩阵,推出13场主题招聘活动,提供岗位83.9万个。

离校后就业服务如何分工协作?各部门具体提供哪些支持?

教育部门指导高校持续提供就业跟踪服务,在毕业生常住地组织"百城职达家门口"巡回招聘会,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开设线上招聘专区。同步上线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基于毕业生专业背景、求职意向等标签实现岗位智能匹配。

人社部门已启动202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提供"招聘对接-职业指导-能力提升"全链条服务。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依托社区就业服务站、人才市场等线下阵地,为跨区域求职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档案托管等一站式服务。

多部门协同构建就业服务网络:民政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共青团中央实施"千校万岗·就业帮扶"计划,组织高校团干部与困难毕业生结对;全国总工会依托职工之家APP开通就业援助绿色通道,毕业生可在线提交帮扶申请……

长期未就业毕业生如何被精准识别?就业服务如何实现"不断线"?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7月已完成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跨省移交工作,将毕业生联系方式、求职意向地、岗位需求等核心信息完整推送至属地人社部门,确保服务对接精准有效;人社部门建立失业青年动态帮扶机制,全年开放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就业求助双通道。

下一步,教育系统将配合人社部门升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求职登记小程序实时更新就业信息库;针对求职能力不足的毕业生,分类组织职业技能培训、面试模拟等提升课程;推动高校校友会建立就业帮扶联盟,动员校友企业开发实习见习岗位,促进毕业生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