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条例明日正式施行 五大权益保障要点解读

小编 29 0

9月15日起,我国首部住房租赁领域专门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将全面落地实施。这部涵盖七章五十条的法规直指当前住房租赁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与民生痛点,从法律层面构建起租购同权制度框架。本文为您深度解读新规核心内容,提前掌握租房维权与合规要点。

一、租房维权实现"分级响应" 四部门监管责任明确 新规实施后,承租人遭遇权益侵害时可依据侵权类型精准投诉:涉及房屋结构改造、违规群租等建筑安全问题,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举报;遭遇入室盗窃、邻里纠纷等治安事件,直接联系公安机关处理;消防设施缺失、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由消防救援机构负责查处;而价格欺诈、虚假房源等市场乱象,则归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辖。

和住房租赁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有纠纷,或者遇到比如擅自改造房屋结构或违规隔断出租等违反建筑安全、房屋用途变更等行为的,就找住建部门

治安管理类违法行为,找公安部门

出租房消防设施不达标、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找消防部门

租赁过程中的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经营行为 ‌,找市场监管部门

此外,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法院诉讼渠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及消费者协会构成多元救济体系。维权时需完整保存租赁合同、电子通讯记录、租金支付凭证等关键证据链。

二、租赁合同强制备案制度落地 未备案中介最高可罚3万元 《条例》确立房屋租赁备案登记制度,要求出租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办理备案手续。房地产经纪机构若未履行备案协助义务,将面临1-3万元罚款。相较于以往民间自治式租赁交易,备案制通过官方存证有效降低合同纠纷举证难度,为租金支付、房屋修缮等争议提供司法认定依据。

针对出租人拒不配合备案的情况,新规赋予承租人单方备案权。完成备案的承租人可依法享受居住证办理、公积金提取等公共服务便利。业内专家指出,备案数据将为政府调控租金水平、打击"黑中介"提供数据支撑,推动租赁市场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转型。

三、地方实施细则加速制定 多维度监管体系将形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实施后将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指导地方在三个月内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细化租金监管、房源核验等操作流程;二是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甲醛房""隔断房"等典型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市场预计,北京、上海等租赁试点城市将率先推出租金涨幅限制、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建等强化措施。

(总台央视记者 杨潇 柏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