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夜间拉练20公里:清华浙大上交大等校锤炼意志铸青春魂

小编 29 0

近期,全国多所高校2025级新生军训进入关键阶段。为强化新生国防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学府相继组织夜间行军拉练活动,通过20公里徒步行军等实战化训练,磨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意志品质。

清华大学:四十里夜行铸就钢铁意志

9月11日凌晨,清华大学2025级新生开启传统军事训练科目——40里夜间拉练。这项延续多年的军训特色活动,已成为清华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拉练前一日晚间,新生在教官指导下系统学习单兵战术基础,规范完成背囊打扎、迷彩着装等行军准备,于指定操场完成集结整队。

清华大学新生夜间拉练集结现场

9月11日零时整,各新生连队按照预定序列有序出发。行进路线途经城市主干道时,受到市民驻足关注,不少群众用手机记录下这支青春队伍的飒爽英姿。

清华新生夜间行军队伍经过市区清华大学新生夜间拉练行进队列

行军途中,新生们展现出昂扬的精神风貌,通过"121"呼号保持整齐步伐,互助小组及时帮扶体力不支同学。学校组建的教官团队、辅导员队伍、后勤保障组及军乐团全程伴行,行进间演奏的《强军战歌》等曲目成为特殊的"精神补给"。

清华拉练途中军乐团现场演奏清华新生互相帮扶行进中

9月11日清晨4时,首批抵达终点的新生队伍在晨曦中完成集结,标志着此次夜间拉练任务圆满完成。经统计,全体新生均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终点,无一人掉队。

清华大学拉练队伍清晨凯旋清华新生拉练终点集结现场

浙江大学:六千学子实战化行军显担当

9月4日晚,浙江大学2025级军训师组织6000余名新生开展夜间综合演练,结合军事技能训练打造沉浸式军训体验。

随着军训总指挥"出发"口令下达,身着迷彩服的新生们组成32个方阵依次开拔。行军路线设置10公里常规路段与5公里战术路段,全程实施军事化管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徒步行进、隐蔽伪装、野外生存等多个科目。

浙江大学新生夜间拉练出发仪式浙江大学新生拉练途中呼号前进

演练中特别设置实战化场景:"尖刀班"携带模拟步枪进行战术搜索,特定路段释放烟雾模拟战场环境,新生需在无照明条件下快速通过染毒地带。这些贴近实战的训练科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浙江大学新生穿越烟雾模拟区浙江大学军训夜间战术演练

午夜时分,完成全部科目的新生队伍返回营地。此次拉练不仅考验体能极限,更通过"红蓝对抗""野外救护"等团队项目,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与责任意识。

浙江大学新生夜间拉练抵达终点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赋能军训新体验

9月4日20时30分,上海交通大学2025级军训团5000余名师生在闵行校区体育场集结,开启融合科技元素的20公里夜间行军拉练。

上海交大新生拉练集结现场

出征仪式上,由交大学生自主组建的军乐团奏响《人民军队忠于党》等经典乐曲,机器人创新团队研发的"哨兵机器人"列阵两侧,机械臂挥舞五星红旗为新生壮行,展现了理工科院校的特色军训文化。

上海交大军训军乐团演奏现场

全体新生齐唱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曲《不屈》,在激昂旋律中重温红色记忆,坚定理想信念。这首由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高校推出的歌曲,成为当晚拉练的特殊"精神教材"。

上海交大新生合唱《不屈》现场

拉练途中,交大学子自主研发的英雄机器人、工程机器人沿路线进行动态巡逻,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行军队伍状态。这种"科技+军训"的创新模式,让传统军事训练焕发新活力。

上海交大机器人助力军训拉练上海交大军训机器人展示

随着"前进!前进!前进!"的集体呼号,拉练队伍按预定路线展开行军。学校建立的智慧军训系统实现全程可视化管理,医疗保障车、物资补给站每2公里设置一个,确保训练安全有序。

上海交大新生夜间拉练行进中上海交大拉练医疗保障组现场

行军途中设置的浓雾模拟区、战术隐蔽点等训练场景,让新生体验战场环境下的应急处置。各营区设立的"青春向党"主题鼓动点,通过红歌传唱、党史问答等形式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上海交大新生穿越战术模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