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象棋锦标赛上海落幕,千余对局掀起智力运动热潮

小编 70 0

世界象棋锦标赛与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于上海圆满收官。

“期待中国棋手与世界更深入互动,借助赛事推广象棋——它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世界象棋联合会主席霍震霆在上海嘉定远香湖畔向记者表达了这一愿景。

一周后,在上海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中,来自全球的棋手以精彩对弈为这场象棋盛会画上完美句号。

9月27日,农行杯第十九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与第五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在上海同步闭幕。一周时间内,累计完成超过1200盘对局,将上海智力运动氛围推向新高度,也让全球棋手沉浸式体验中国象棋深厚的文化内涵。

霍震霆感慨道:“难得见到如此多企业共同支持象棋文化与非遗传承,通过赛事平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样的氛围独具魅力。”

赛事全部冠军得主合影,洪千惠(第一排左三)成为本届赛事中仅有的两位非中国籍冠军选手之一。

“象棋带来的快乐无与伦比”

象棋作为源于中国的传统棋类运动,拥有千年历史。早在1956年,中国便开始举办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而首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直至1990年才正式创办。

历经35载、共19届赛事,中国棋手在世锦赛史上创造了众多经典对局,并囊括了绝大多数冠军荣誉。本届在上海举办的赛事中,中国军团依旧展现出统治级实力。

本届世锦赛暨世青赛中,中国队共斩获6金5银3铜。唐丹第四次夺得女子个人冠军,与孟繁睿、陈丽淳携手助力中国队包揽男女团体冠军。世青赛方面,中国新秀表现亮眼:袁玮浩获U16男子组冠军,杨思远以8胜1和的不败战绩摘得U12男子组桂冠,王紫璇夺得U12女子组冠军。

然而中国队并未实现全项目包揽。中国“05后”棋手尹昇在男子个人决赛中惜败越南赖理兄,收获亚军。马来西亚棋手洪千惠则摘得世青赛U16女子组冠军。

“我本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到上海,从未预料能夺得冠军。”15岁的马来西亚选手洪千惠用流利的中文分享参赛感受,“最难忘的是首轮对局,那是我在上海唯一的败绩。但从失误中快速调整后,我找到了正确的应对策略。”

洪千惠立志未来向特级大师称号发起冲击。

洪千惠的象棋之路始于五年前替补参赛的经历,虽团队成绩垫底,她却从此爱上这项运动。五年来,她频繁参与公开赛,即便常面对年长或高水平对手,却愈发热衷于探索象棋文化。

“对弈时感受到的快乐难以言喻,就是一种淋漓尽致的畅快。”她观察到,近五年马来西亚年轻棋手数量显著增长,“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下棋,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象棋的魅力。”

此次在上海加冕“世界冠军”,洪千惠视其为对过往努力的肯定与未来激励,她表示将朝着特级大师的目标迈进:“我会好好消化这次收获的经验,期待未来再来中国与高手切磋。”

白俄罗斯棋手柯棋斯基在文旅活动中与民间棋手交流对弈。

“国际赛事是象棋全球化的基石”

洪千惠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象棋近年来的全球推广成效——这项古老运动正焕发新活力,吸引越来越多非华裔爱好者深入了解。

上海杯象棋公开赛在此进程中功不可没。从首届设立海外组,到第二届扩大国际规模并增设业余组“千人赛”,再到首度走出国门登陆欧洲皇宫,赛事持续创新突破,并通过社交媒体直播扩大影响。本届与世锦赛同期举办,更将其“文旅商体展”融合经验赋能国际赛事。

赛事期间组委会推出“棋行上海·游玩”主题活动,提供老街文化体验与美食探索两条免费线路,让国际棋手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许多海外选手携家人前来,在博弈之余体验手工艺制作与小笼包制作等传统技艺。

柯棋斯基与多国棋手深度参与赛事配套文化活动。

“这是非凡的体验,一周赛程虽长却充满色彩。”白俄罗斯棋手柯棋斯基多次因象棋到访中国,他表示:“从赛前就深度参与‘商旅文体展’联动,逛象棋集市、与民间棋手交锋都令人难忘。这样的赛事让我更深入理解中国文化。”

这正是中国象棋协会与赛事组委会期待的效果——将赛事打造成多元文化派对,让参与者超越胜负,感受象棋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世界象棋联合会第一副主席、中国棋院院长贺凤翔强调:“如何将象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是我们思考的课题。作为优质文化产品与体育项目,象棋应发挥更广泛价值。本届赛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与文化融合、与地域特色结合的多元目标,这正是象棋走向世界、扎根大众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