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韩理
9月30日,华夏基金发布最新人事任命公告,宣布邹迎光担任公司新任董事长,李一梅晋升为副董事长。

根据公告内容,邹迎光自2017年起加入中信证券,并于2024年12月12日被任命为中信证券执行董事,同时担任中信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执行委员,并兼任华夏基金党委书记职务。
邹迎光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华夏证券,曾担任北京海淀南路营业部机构客户部经理及债券业务部高级业务董事。随着华夏证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他转入中信建投证券工作,历任债券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部行政负责人及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
加入中信证券后,邹迎光先后负责固定收益部行政管理工作,担任执行委员、党委委员。2023年10月,他转任中信建投证券,担任党委委员、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委员及财务负责人。2024年,他被正式任命为中信证券总经理。
华夏基金原董事长张佑君因工作安排调整离任,但仍在中信证券担任重要职务。华夏基金在公告中对张佑君在任期间为公司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诚挚感谢。
同时,总经理李一梅晋升为华夏基金副董事长。
李一梅在华夏基金服务超过二十年,是公司内部培养的核心管理人才。公告显示,她于2001年加入华夏基金,2018年5月起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目前她还兼任华夏基金党委副书记、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务。
从职业发展轨迹来看,李一梅从基层岗位逐步晋升至公司高层,曾负责市场营销、数据运营、财富管理等多个业务板块,并兼任多家关联公司的重要管理职务。
自2018年李一梅担任总经理以来,华夏基金的管理规模实现持续增长。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6月末,华夏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4431.18亿元,管理基金产品124只;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公募管理规模已达2.02万亿元,基金产品数量增加至479只。这是华夏基金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在全行业162家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名第二位。
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非货币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Wind数据显示,非货币基金规模从2018年6月末的1910.48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1.24万亿元,七年时间内增长超过5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ETF业务已成为华夏基金的特色优势领域。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华夏基金共管理105只ETF产品,规模超过7500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近千亿元。截至9月30日,公司ETF总规模已突破9000亿元大关。
ETF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司业绩提升。2025年上半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42.58亿元,净利润11.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5%和5.74%。这表明公司已逐步适应公募行业费率调整的影响。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分析认为,大型基金公司凭借产品多元化优势,特别是在ETF和债券基金领域的领先地位,如华夏基金通过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化措施,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华夏基金的发展也吸引了国际投资者关注。近期公司完成股权变更,7月11日公告显示,原股东天津海鹏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将所持10%股权转让给卡塔尔控股有限责任公司(Qatar Holding LLC),该交易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此次变更后,卡塔尔控股成为华夏基金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