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小编 12 0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图数室,作者:图数室,题图来自:AI 生成

2024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降至170例,相比历史高峰减少了95%以上。随着宠物防疫措施的强化,病例数持续下降,但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消耗量却逆势增长——中国占据了全球80%的疫苗使用份额。这不禁让人质疑:如此庞大的接种规模是否合理?

"宁可错打,不可放过"的临床原则源于狂犬病接近100%的致死率和潜伏期检测困难。多数暴露事件被归类为最高风险的Ⅲ级处置,要求接种疫苗并可能加注免疫球蛋白。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经济负担,全程接种费用轻松突破千元。这可能导致部分真正的高危人群因成本问题而放弃接种。

在药企纷纷涌入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动物源头的防控却始终薄弱。流浪犬和散养犬成为病毒传播链中最脆弱的环节。狂犬疫苗的分配问题亟待解决:究竟该优先接种给谁?

每年有多少人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病门诊外,常有患者犹豫不决。前一秒还在与宠物亲密互动,下一秒因轻微破皮就面临昂贵疫苗与致命风险的抉择。最终,大多数人选择接种。

中国人每年消耗全球80%以上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签发量超过5000万支,接种人数突破1000万。市场从2016年的30亿元增至2021年的53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101亿元。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2024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降至170例,较2007年的3399例大幅下降95%,防治成果显著;全球每年约5.9万例死亡,中国已处于低流行水平。

发病数下降的同时,疫苗接种量却快速攀升,形成鲜明反差。

原因在于狂犬病病死率极高且无有效治疗方法,但通过规范的暴露后预防,几乎能100%避免发病。这一"可防不可治"的特性,推动了公众接种意识的提升。

什么情况需要接种狂犬疫苗?不仅限于狗咬伤,所有与宿主动物的接触都构成"狂犬病暴露"。

国家疾控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将风险分为三级:Ⅰ级暴露(如完好皮肤被舔)只需清洗;Ⅱ级暴露(如抓伤无出血)需清洗加接种疫苗;Ⅲ级暴露(如出血或接触蝙蝠)则需清洗、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由于无法检测动物潜伏期,且后果致命,即使被熟悉宠物抓咬出血,医生通常建议按Ⅲ级暴露处置,不容侥幸。

一项涵盖200万例患者的研究显示,中国暴露后处置规范度不足:仅87%在24小时内就诊,仅72%接受规范处理,Ⅲ级暴露患者中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仅36%。

原因包括流程繁琐和费用高昂。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全程免疫需一个月内接种4-5针,反复就诊耗时。费用方面,单针疫苗加注射费约100-300元;被动免疫球蛋白更贵,65公斤成人一次注射约2000元,医保报销后负担仍重。

时间和金钱成本易导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部分人未完成全程接种或不愿就诊。尽管疫苗总量大,高风险人群接种仍不充分。降低价格可提升整体防疫效果。

疫苗价格为何上涨?

中国狂犬疫苗多为自费项目。过去几百元就能解决的"常规操作",如今账单轻松破千——疫苗正走向"高端化"。

价格分层源于技术迭代:一代疫苗(如地鼠肾或鸡胚细胞)价格低但风险高;二代疫苗(Vero细胞)产能提升,价格小幅涨至百元每针;三代疫苗(如MRC-5细胞)免疫原性好、不良反应低,但技术壁垒高,单支超300元,全程约1500元。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这场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升级,是企业技术内卷和公众安全诉求的体现。

2015年-2024年,中国狂犬疫苗批签发量维持在5000万-8000万支。市场格局变化:Frost&Sullivan统计,截至2025年1月,上市疫苗23种,临床开发中19种。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如今,市场格局重塑。原龙头成大生物份额从超70%降至2024年的不足40%。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人用狂犬疫苗竞争激烈,新入局者靠降价抢占市场。2024年8月,华兰疫苗将旗下产品采购价降至127-129元,降幅达38%。

真正需要接种疫苗的是谁?

国家动物狂犬病参考实验室监测显示,犬类是主要传播源,但家畜风险不容忽视。传播风险分高、低、无三级:狗、猫、野生动物属高风险;牛、羊、马、猪等低风险家畜在阳性样本中占比近三成(牛12.5%、羊9.7%、猪1.4%),因接触频繁威胁大。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统计,2024年城镇宠物主7689万人,宠物犬5258万只,宠物猫7153万只,合计超1.2亿只。数量庞大,若免疫不足,风险放大。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公众日益关注宠物健康管理。2024年,宠物犬到院诊疗、驱虫、免疫占比升至49.0%、8.5%、33.5%;宠物猫免疫、诊疗占比升至40.5%、35.9%。

中国狂犬病疫苗使用激增:发病下降为何接种量不减反增?

整体免疫率仍低——宠物犬33.5%,宠物猫35.9%。大量流浪犬和散养犬未纳入管理,成为防疫薄弱环节。

当前防控矛盾突出:动物免疫率低迷(农村资源不足),而人用疫苗滥用(无风险人群接种)浪费资源。结果,高风险人群接种率反低。

结论明确:资源应前移至提高动物免疫率,而非恐慌性人用接种。这是更科学、经济的策略,也是阻断传播链的根本。

只有明确"真正该打疫苗的是谁",才能确保接种资源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