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人才之家:青年文化人才安居乐业的新标杆

小编 14 0

今年夏季,26岁的朱笑语选择在“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安家。她不仅是这里的住户,还主动发起了社区美育社团,而社区内还配备了专业的青年服务官。

2025年9月28日,“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正式启用,包括朱笑语在内的140位青年文化人才顺利入住新居。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实景。 受访者 供图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局与徐汇区共同打造,是上海优化文化人才居住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自2023年12月虹口区推出首个文化人才公寓“猎户座”以来,截至目前,“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已陆续在虹口、普陀、浦东、闵行、徐投等地落地,惠及超过700位文化人才。上海市委宣传部正持续推进市区合作,高标准建设文化人才公寓项目,为文化人才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9月28日,记者走访了5个“上海文化人才之家”项目的入住者与服务官,发现除了提供安居保障,青年文化人才还与社区形成了良性互动。有了对城市的归属感,“家”才真正成为心灵港湾。

安居乐业,从用心装扮生活空间开始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提供的一室户内部。

朱笑语目前在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担任幼教。她在上海完成学业后选择留沪工作,2025年是她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年头。在她看来,想要在一座城市扎根,安居是首要条件。

今年8月底,朱笑语签约入住徐汇城投宽庭后,项目青年服务官宋阳主动与她联系,了解她的兴趣特长。凭借手工制作方面的优势,朱笑语积极报名成为美育社团的发起人,迅速融入社区活动。

2024年9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闵行区共同打造的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城投宽庭·九星社区”正式投入使用。“毕业后,我曾在三个城市租住过九套房子,平均每年都要搬迁一次,但现在的居所最令我满意。”在世纪出版集团工作的陈茜表示,她理想中的住所既要靠近工作单位,又要拥有个人放松的空间。在城投宽庭九星社区,她的愿望得以实现。

陈茜将74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布置得温馨且充满生活气息。她告诉记者,以往因频繁搬迁,很少添置大件家具。但这次,她决定在这里安定下来。这里环境优美,通勤便利,文化氛围浓厚。为此,陈茜特意请师傅在客厅打造了整面墙的书架,并添置了一张可伸缩的大餐桌,用于招待邻里朋友。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城投宽庭·九星社区”内部环境

2024年4月23日,“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浦东世博璟尚项目揭牌运营,1898套精品住宅迎来文化、政务、金融、医疗、科技等领域的青年人才。据了解,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世博璟尚社区所在的南码头街道通过居民区党支部,创新青年社区治理模式,打造共享服务空间,孵化多样化社团,挖掘社区达人,使“文化人之家”真正成为温馨家园。上海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心的青年馆员袁昕沂感慨道:“城市中的万家灯火,终于有了属于我的一盏。我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安心小窝。”

文化人才汇聚,社区文化新风尚逐渐形成

上海市委宣传部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许多文化产业从业者因初入职场或新到上海,通常租住在远离单位的区域,通勤成本高,难以培养归属感。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协调,上海市委宣传部与虹口区合作推出文化人才公寓机制。2023年11月,上海首个文化人才公寓——虹口区“猎户座”项目交付使用。

猎户座文化人才公寓内部景观 上海虹口资料图

2023年刚到上海的何卫芳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这么快就能拎包入住文化人才公寓。”她表示,自己喜爱虹口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种氛围自然延伸至公寓中。公寓内处处体现文化细节。

公寓广场上,醒目的舞者雕塑宛如立于船头翩翩起舞,象征青年文化人才“长江后浪推前浪”;楼道内悬挂鲁迅纪念馆、左联旧址等虹口文化地标的艺术作品,并附二维码供扫码聆听讲解;公共区域设有“新青年会客厅”和“大先生会客厅”,呼应虹口作为左联发源地的历史。何卫芳感到“这里温馨雅致,充满归属感。”虹口区委宣传部表示,通过首个文化人才公寓的建设,虹口区成功打造了文化人才集聚高地。

袁昕沂居住的浦东世博璟尚社区毗邻世博区域,周边汇聚中华艺术宫、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世博展览馆等文化场馆,以及上海宋城、东方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还有上海大歌剧院、久事国际马术中心等在建项目。

年轻人的加入也为社区注入新活力。2024年4月,虹口区猎户座“嘉书房”正式授牌,成为居民身边的阅读空间,引领社区阅读新风尚。在闵行,与陈茜为邻的还有世纪出版集团的110余位同事,“有时我们摆摊售书,买家就是同小区的邻居。”

共享空间内的乐器练习区。 世博璟尚社区党支部供图

浦东世博璟尚社区的共享空间专门设置了璟彩剧场。上海歌剧院青年演奏家谢亦杉表示:“我平时需要练习乐器,但晚上在家怕影响邻居。社区贴心地打造了隔音良好的青年共享空间,现在我可以安心在璟彩剧场排练,既安静又便捷。”

从居住空间到精神家园,青年与社区共创价值

2024年2月,“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普陀中岚居项目投入使用。同年3月,上海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成妍提交入驻申请。入住后,她深感:“这里是最懂年轻人的社区”。例如,中岚居青年中心开设青年夜校,课程涵盖美妆、搏击操、马利水彩、燃脂操、瑜伽、沪语小课堂等,广受好评。沪语小课堂荣获“2024年度我最喜欢的十大夜校课程”称号,马利水彩课也获得提名。

中岚居社区青年夜校活动现场。受访者 供图

除青年夜校外,中岚居还成立“岚青汇智”青年议事厅,通过“文明养宠”“共享空间使用优化”等圆桌讨论活动,鼓励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成为解决问题、推动项目的主体,为青年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徐汇城投宽庭项目青年服务官宋阳介绍,当前项目所在的田林街道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及徐汇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指导下,联合7家文化单位推出社区党建共建品牌“文化好邻居”,涵盖“青年研习会”“汇爱能量站”“甜灵文化集”“艺起美育社”和“幸福共治坊”五大活动。

宋阳表示,尽管社区没有业委会,但每位居民都可参与社区委员会,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例如,大家可以共同讨论非机动车停放、外卖配送等议题。我希望听到多元声音,在服务居民的同时,推动社区共建共治。”

“家是安全感与幸福的源泉。有了这个像原点一样的家,我在城市中找到了确定性。我不再犹豫上海是否是我长期发展的城市,因为我已经是这里的一员。这让我更有信心融入社区与城市生活,更好地通过工作贡献力量。这是青年与社区、城市的双向赋能。”陈茜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