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小编 3 0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历经百年对外开放,故宫已超越历史符号的范畴,深度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人们不仅探索其辉煌过往,更积极参与塑造其现代面貌与未来愿景。

作者 | 吃卜宝
编辑 | L
题图 | IC photo

若从中华文明的万千象征中精选一个代表,故宫无疑是最具资格的候选者。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它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全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构皇宫建筑群。在当代语境下,它跻身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行列,并在互联网浪潮中持续崛起为现象级文化IP。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2022 年 2 月 11 日,北京。《干里江山图》以新的形式现身故宫角楼,在灯光照耀下格外美丽。(图 /IC photo)

穿越漫长岁月的故宫,在当今时代热度不减反增。近年来,为优化游客承载体验,故宫实施每日4万人次的预约限流措施。暑期旺季,抢票难度堪比春运高峰,一票难求的景象屡见不鲜。

202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也是紫禁城落成605周年。两条时间轨迹在这片72万平方米的空间交织,形成独特的历史张力。当代守护者既要保护古建与藏品,又需运用现代管理、数字科技与公众互动,让故宫真正焕发新生。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图 /《如懿传》)

故宫是一座生机勃勃的文物之城,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美学百科全书。它堪称中华文化的最佳入口,足以成为学者们毕生研究的课题。而对年轻一代而言,故宫的趣味体验同样多元:既可严肃欣赏建筑与文物,感受其文化底蕴与历史深意;也可在宫墙内“撸猫”“集谷”,收获情感慰藉;或身着古装拍摄“格格照”,守候初雪打卡留念,甚至单纯前往餐厅、咖啡馆享受美食。

这座年轻的百年IP,正持续释放前所未有的活力光芒。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用 100 年,

守护一座开放的世界遗产

回溯历史坐标,故宫首先是一座“城”。紫禁城始建于1420年,是明清皇权与礼制空间的巅峰之作,红墙黄瓦的色彩秩序至今仍是解读中国古代政治与美学的关键密码。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图 /《紫禁城》)

而故宫作为“院”的篇章始于1925年。清室迁出后,社会各界推动故宫博物院成立。1925年10月10日,乾清门前举行的开幕典礼标志着故宫首次向公众开放。当日参观者逾万人,皇家禁地由此转型为全民文化殿堂,开启了从权力空间到公共机构的蜕变。

20世纪30年代,为守护国宝,故宫博物院主导了“文物南迁”壮举。13000余箱文物分五批南迁,辗转上海、南京、四川等地,历时十余年基本完好保存,创下世界文物保护奇迹。1948年,部分南迁文物迁往中国台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奠定基石。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图 /《上新了 · 故宫》)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在保障建筑与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推进修缮、考古及数字化工程,不断扩大其公共属性。开放面积的变化直观印证了这一进程:2002年开放区域有限,至2014年已超50%。

今年,故宫开放版图进一步扩展。近一世纪未开放的“乾隆花园”于9月迎客,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也预计明年5月竣工。更大开放空间意味着容纳更多观众,并让更多珍品得以展示。

值此百年庆典,故宫博物院推出建院特展。展览聚焦院史沿革、文物保护与创新传承,多年未现世的顶级馆藏重见天日。这些文物本身便是沧桑岁月的见证者。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跨越千百年岁月,我们对宝藏文物的守护从未停息。(图 /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向世界开放的百年历程中,故宫已不仅是历史象征,更深度嵌入现代生活脉络。人们解读其过往,更共同书写其当下与未来。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故宫,一个超级 IP 的打造

今日的故宫不仅是皇宫与博物馆,更是一个多维度的“超级文化IP”。

2008年,故宫博物院创立文化创意中心,并于北京奥运会期间推出家居类文创产品,为后续IP开发奠定基础。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距今已 17 年岁月的太和殿徽章在当下仍然经典。(图 / 社交媒体截图)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2年。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提出“将壮美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让文物活起来”“把故宫带回家”等创新理念。在其任内七年,一系列变革举措让故宫迅速走红全球。

单霁翔强调,故宫文创不应简单复制文物,而需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故事。

为此,故宫组建专业团队系统梳理文物资源,完成全面藏品清理。同时,通过色彩提取、纹样解构等数字化手段,构建了庞大的文物元素数据库。

数字化战略是故宫的远见之举。2019年,“数字文物库”上线,收录超186万件藏品高清影像,其中5.8万件实现精细三维建模,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文物数字资源库。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今天,我们以数字化技术让文物 " 活 " 起来。(图 /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故宫自主研发多款App。“每日故宫”每日推送一件国宝详解;“故宫展览”提供沉浸式线上游览;“紫禁城600”则聚焦建筑知识与宫廷秘闻……

社交媒体与流行文化极大助推了故宫IP的亲和力转型。2014年爆款图文《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以幽默笔触颠覆文物刻板印象,瞬间引爆全网。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专业修复工作带入大众视野,掀起文物关注热潮。2018年综艺《上新了·故宫》更带动“故宫口红”等文创产品疯抢风潮。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图 /《我在故宫修文物》)

如今,故宫文创品类超万种,涵盖文具、美妆、家居等领域,并定期推出联名商品引领消费趋势。年轻人定期采购文创、开启盲盒,已成生活新常态。

正如单霁翔所言:“观众是故宫的主人……古建筑与藏品拥有比人类更长的生命。它们需不断与制作者及当代生活联结,方能获得更好守护。”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今天,故宫的 " 年轻力 "

《新周刊》曾指出:“故宫的庞杂性使每个人眼中呈现不同面貌……一代代人的诠释赋予其当下性:只要被持续讨论,它便将影响现在与未来。”

如今,故宫正焕发全新活力,多元方式吸引人们走近它。社交平台上,故宫成为永恒流量密码。体验方式层出不穷:清晨参与“故宫晨跑”,在朝阳中感受红墙美学;手持“故宫猫地图”收集“御前带爪侍卫”影像;或专程探访角楼咖啡与冰窖餐厅,于百年庭院中品味现代闲适。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年轻人在故宫挖掘出许多新玩法。(图 / 社交媒体截图)

作为核心中国印记,故宫魅力持续辐射海外。今年9月,意大利00后网红卡比·拉梅(“无语哥”)首站探访故宫,其在社交平台的2.59亿粉丝助推全球年轻群体关注度飙升。

故宫的国际交流是双向的。目前,故宫博物院已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建立合作,联合举办展览、论坛及数字项目,促进文明互鉴。

单霁翔曾精辟总结:“紫禁城虽逾600年,但在中华五千年长河中仍是‘青年’,应以更年轻姿态示人。”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从皇家禁地到全球文化IP的蜕变

故宫博物院重新对外开放,图为在院内围观的市民。(图 / 翁乃强)

故宫的“年轻力”本质是文化自信的当代转化。它以开放姿态邀请青年参与文化再生产,在尊重历史厚重的同时,拥抱时代脉搏,与每一代人共同成长。

排版:张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