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现象来看,美国和俄罗斯在涉及印度与巴西的国际事务中展现出明显的竞争态势。
文 | 海上客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公开表态支持巴西和印度晋升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即发表强硬言论,声称"巴西和印度这两个国家亟需被整顿"。
9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出席联大一般性辩论后的记者会(图:新华社)
1
今年正值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第8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包括芬兰总统斯图布在内的多位领导人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进行扩员。
斯图布提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数量应增至十国,这意味着他希望将现有规模扩大一倍。
海叔不禁思考,若十家常任理事国在投票中出现5:5平局,决议该如何推进?
当然,现有五大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未来新成员或许可通过程序调整限制其否决权限。
斯图布(图:新华社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斯图布作为欧洲国家代表,直言新常任理事国席位应优先考虑非洲和拉美地区。美国似乎率先反对此类扩员方案。
与此同时,新加坡外长维文也在联大发表声明,重点质疑五常的一票否决权机制。维文指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任何一国行使否决权即可推翻多数支持的决议,导致今年多项国际议题陷入僵局。
维文的立场反映了新加坡的官方态度,但联合国机制存在固有悖论:五常否决权源于二战后的制度设计,任何改革提案都可能被五常自身否决,形成难以突破的循环。
维文在联大发言(图:视频截屏)
引人注目的是,在芬兰推动扩员之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态支持巴西和印度入常。
不过,海叔观察到,俄方尚未提交正式提案,拉夫罗夫的言论目前仅停留在外交表态层面。
拉夫罗夫具体阐述道,全球南方国家正经历新一轮觉醒浪潮,积极争取完全独立,联合国必须积极回应这一趋势。
他援引2024年12月联大通过的"消除殖民主义残余"决议,倡议将12月14日定为国际反殖民主义日。拉夫罗夫强调,去殖民化进程已重塑全球政治格局,多数国家正高声捍卫自身权益。
拉夫罗夫主张,安理会民主化应通过提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代表性来实现。
2
卢特尼克(图:资料)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并非负责外交事务的核心官员,海叔认为其言论更多反映美印、美巴贸易摩擦,而非直接针对入常议题。
但从时间线看,卢特尼克的发言确实与拉夫罗夫的表态及印巴诉求形成针锋相对之势。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香港《南华早报》9月27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联大期间的美印贸易谈判中,双方未能解决关税争端,印度要求美国取消对俄能源进口的相关关税。
巴西总统卢拉在联大演讲中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正面交锋。卢拉发言后,特朗普对外宣称"双方实际进行了友好互动",试图缓和紧张气氛。但卢拉的尖锐批评已引发美方不满。
场外动态同样激烈:巴西在联大期间举办多场论坛,却未邀请任何美国代表,加剧了双边关系的裂痕。
卢特尼克的强硬表态并非无迹可寻。
9月23日,巴西总统卢拉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第8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表讲话,强调国际社会应捍卫多边主义与民主制度,反对单边制裁和主权干涉,并呼吁维护拉美地区和平(图:联合国)
鉴于俄罗斯公开支持印巴入常,美国的反对立场已趋于明朗化。
3
美俄在印度巴西问题上的博弈正演变为公开角力。
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9月25日声称,特朗普政府将印度商品关税提高一倍后,"新德里正与莫斯科紧急沟通,莫迪向普京寻求战略解释"。
对此,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在记者会上驳斥:"该言论完全失实且毫无依据。莫迪总理从未以这种方式与普京总统对话,相关事件纯属虚构。"
这是否意味着吕特蓄意挑拨美印关系?
海叔预测,数月后回望,印度和巴西在联合国的地位恐难有实质变化,但两国与俄美的贸易关系或将迎来新转折。
值得注意的是,"欠修理"这类街头俚语式威胁竟出自一国商务部长之口,着实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