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 女性科研力量占比创新高

小编 31 0

8月25日,备受瞩目的第七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在北京隆重揭晓,50位杰出青年科学家凭借卓越的科研潜力成功入选。

据现场报道,2025年度科学探索奖获奖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平均年龄41岁,最年轻获奖者申报时仅32岁。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评选中医师科学家占比4%,共2位入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符合“年轻科学家”标准(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的获奖者达13人,占比26%,数量与比例均刷新历史纪录。其中“90后”科学家占6席,信息电子领域6位获奖者中年轻科学家占比达50%。女性科研工作者表现尤为突出,本届共有9位女性科学家获奖(2024年为7位),占比提升至18%,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3位同时属于年轻科学家群体。

现场公布的获奖人名单。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本届获奖女性科学家涵盖多个前沿领域:数学物理学领域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瑾教授;天文和地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陈雪飞研究员与南京大学黄昕教授;生命科学领域的西湖大学闫浈研究员和南方科技大学竺淑佳教授;医学领域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青教授;信息电子领域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廖清教授;能源环境领域的清华大学胥蕊娜副教授;以及前沿交叉领域的复旦大学张嘉漪教授。

自2024年起,科学探索奖已实施差异化年龄申报政策(男性45岁及以下,女性48岁及以下),今年新设立的"新星名额"同样延续该原则(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

针对"新星名额"中女性年龄门槛高于男性的设置,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委员颜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新星项目还是常规奖项,女性申报年龄均比男性高出三岁。这并非特殊照顾,而是基于性别客观差异的科学考量,旨在将女性生育期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纳入合理评估范畴。"

颜宁院士强调:"本届18%的女性获奖比例是探索奖设立以来的最高纪录,这对有志投身科研的青年女性是重要激励。它传递出明确信号:女性在科研道路上完全能够取得卓越成就,前辈们已经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

科学探索奖创立于2018年,由杨振宁、饶毅、潘建伟等14位著名科学家联合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国内首个由科学家主导的大型公益科技人才资助项目。

该奖项面向取得博士学位、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采用差异化年龄标准(男性45岁及以下,女性48岁及以下),覆盖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等十大领域。每年评选不超过50位获奖者,每位获奖者将获得300万元人民币资助,分5年发放,资金可由获奖者自主支配用于科研创新。截至目前,科学探索奖已累计资助347位优秀青年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