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于8月25日透露,联邦政府正考虑将英特尔股权投资模式推广至更多行业领域,此举标志着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版图或将突破半导体产业边界。
哈塞特特别说明,政府斥资近9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属于特殊案例,这笔源自2022年《芯片法案》的资金将全部转为股权形式,且明确政府不参与公司治理决策,也不享有投票权。
这种创新性投资模式可能成为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核心运作方式。当前全球主权财富基金主要集中在北欧及中东资源型国家,其核心功能在于管理国家外汇储备与财政盈余等公共资产。
全球规模领先的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目前资产管理规模达19.59万亿挪威克朗(约合13.77万亿人民币),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比70.6%,固定收益类资产占27.1%,未上市资产仅占1.9%,其重仓股包括英伟达、微软等科技龙头企业。
今年2月3日,白宫正式公布主权财富基金筹建计划,要求财政部长在方案中详细规划筹资机制、投资策略、基金架构及管理模式,旨在提升美国长期经济竞争力并保障财政可持续性。
哈塞特指出,以往联邦政府对企业的资金支持未能为纳税人带来直接回报,而此次英特尔通过政府注资获得充足现金流后,有望实现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类似企业都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哈塞特援引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政府救助房利美、房地美的案例强调,政府战略投资企业有先例可循,这与关税政策共同构成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重要战略支撑。
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开盘后英特尔股价迅速拉升,涨幅超2%,带动科技板块整体活跃。
8月22日,英特尔与联邦政府达成历史性投资协议,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购入4.333亿股普通股,总投资额达89亿美元,持股比例达9.9%,成为英特尔第一大股东。
根据协议框架,英特尔已获批的109亿美元《芯片法案》补贴(约合783亿元人民币)将分阶段转为股权形式,该资金将专项用于商业及军用芯片生产线扩建。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社交媒体平台表示,英特尔作为美国科技产业的领军企业,此次战略合作将强化美国在半导体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尽管英特尔曾占据PC处理器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但因错失iPhone芯片订单等战略失误,在移动芯片领域逐渐落后,台积电、三星等竞争对手借此实现技术反超。分析人士指出,政府注资短期内难以扭转其技术竞争的滞后局面。
特朗普政府将芯片产业视为国家安全与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核心,对制造业过度依赖亚洲供应链的现状表示担忧。本月初,特朗普曾公开要求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辞职,指称存在利益冲突,随后又在白宫与陈立武举行闭门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