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邬晓芳

通讯员 武旅信

千百年来,从赏月咏月,到探月登月,国人一直书写着关于月亮的浪漫故事。2024年中秋佳节之际,武汉文旅志愿者举行“中秋‘童’乐迎佳节 探秘月球向未来”活动,邀请孩子们走进武汉科学技术馆,共赴一场月球知识盛宴。

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实物和模型,孩子们新奇又惊喜,好像能将整片宇宙都尽收眼底。“什么是超级月亮?”“月亮真的会发光吗?”……面对孩子们的好奇提问,武汉文旅志愿者一一耐心回答,特别是针对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超级月亮”话题,志愿者展开了详细解说,还提供了“超级月亮”打卡攻略。

来到“月球空间”展区,孩子们见到了嫦娥五号任务月面国旗的同款。只见,一面五星红旗被装裱展示在墙壁上,上面印有嫦娥五号任务月面展示国旗字样。

“这是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赠送给科技馆的珍贵展品,和登月国旗使用同样的技术手段 *** 。”武汉文旅志愿者介绍,月球表面环境恶劣,导致普通国旗在月球上无法使用。而嫦娥五号任务月面国旗由徐卫林院士团队历时八年、持续攻关完成,是中国航天史上之一面在无温控保护的严酷环境条件下,成功在月球上自主展开的织物版国旗。

在展厅中间,放置着一个模拟的地球表面,四周的展示台陈列了多个模拟月壤。武汉文旅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凑近模拟月壤展示台进行观察,“模拟月壤是月球样品的化学复制品,具有与月球样品相似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科学家研究月壤,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月球的演化过程,为未来建月球基地做准备。”

“月壤不含有机质,极度缺水干燥,形成过程没有生物活动参与,组成月壤的矿物粉末基本是由陨石撞击破碎形成的。”武汉文旅志愿者向孩子们详细介绍月壤的成分,教孩子们辨认月壤与土壤的区别,还结合月壤为孩子们讲解嫦娥六号成功“奔月”归来的瞩目成果。孩子们了解到,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集月球土壤并顺利带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

在仿真的太空、月球等模拟环境中,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之处。这一刻,他们明白浩瀚宇宙中大写着“中国”的名字;这一刻,他们对宇宙自然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敬畏。

接着,孩子们跟随文旅志愿者的脚步,依次参观了太空展厅、数学展厅和光展厅等。活动过程中,三球仪、360°大型环幕影片、爱因斯坦自行车等互动体验项目既新奇有趣,又富含科学营养,孩子们在玩乐中收获知识、拓展视野。

本次“中秋‘童’乐迎佳节 探秘月球向未来”活动,武汉文旅志愿者通过科普讲解和沉浸互动,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探索月球的热情和想象力,将文旅与科技融合出一把“金钥匙”,帮助儿童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今日热搜

  • 1安徽合肥4.7级地震 江浙震感明显
  • 2周星驰:永远怀念石班瑜先生
  • 3中秋假期出行人数超6.2亿人次
  • 4实拍合肥地震:监控猛摇猫吓得乱跑
  • 5日本老年人数量创新高
  • 6在世最长寿的猫咪去世
  • 7周星驰御用配音演员石班瑜去世
  • 8居民收300万“扶贫资金”?假
  • 9男子挤破身上痘痘住进ICU
  • 10发改委:不得危害粮油储存安全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