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贵阳海信电视生产车间,工人在组装电视机部件。
奋进“十四五”,迈进新征程。节后复工复产以来,经开区企业开足马力、蹄疾步稳,调整市场、升级产品、布局产线……一项项新任务、一个个新举措在生产车间、项目建设现场加快落地。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贵阳市推进“强省会”五年行动奠基之年,贵阳经开区紧盯打造千亿级开发区、建设贵阳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的目标,全力抓好一季度经济工作,确保实现全区经济发展“开门红”,努力在“十四五”规划中开好局、起好步,在“强省会”五年行动中奋勇争先、争当示范。
开启新征程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2月26日上午,经过测量体温、扫健康码、登记信息等环节,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在结构分厂内,一块标牌上明确写着该分厂今年要生产的产品数量、完成时间等信息,从标牌上可以看出,该分厂生产计划已排到今年11月30日。
“这仅是我们要完成的部分产品。”结构分厂技术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结构分厂的目标计划是根据公司订单情况来制定。今年,结构分厂订单任务重,分厂的4个工段、6个部门所有人员正开展大协作,加快赶制订单。
“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结构分厂按照 *** 部门和公司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168名工作人员全部就地过年,复工复产后,所有人员按照既定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照计划推进生产任务。”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詹阳重工的结构分厂主要为挖掘机、工程车等产品搭“骨架”。
在结构分厂薄板工段,十余名技术人员正在焊接产品的覆盖件,该公司所有挖掘机、工程车的“外衣”,均是在这个工段完成;在备料工段的下料环节,一台3米多高的黄色机器正在切割一批原材料。以前,这个步骤由人工完成,效率低,质量也难以保证。通过自动化设备,技术组只需把图纸画成产品的样子,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完成编程后,设备便会自动切割,切割精度大大提高。“由于我们的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特点,布局智能生产线比一般工业品更难,未来,我们将逐步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加快实现各环节的智能化。”该工段负责人说。
去年,在前期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詹阳重工不断巩固老市场、开拓新领域,加快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全年产值同比增长22%,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市场开拓纵深推进,应急市场持续发力,海外市场肯尼亚、菲律宾等地的业务实现逆势增长;完成11个新产品开发,高原、高寒全地形车实现重大突破。今年,詹阳重工将抢抓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带来的机遇,持续推动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生产组织、项目建设、企业管理等工作的创新优化,不断催生新动能、寻求新突破、构建新格局,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这不仅是詹阳重工迎接“十四五”开局的新姿态,也是经开区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路径。
为确保企业开好局、起好步,复工复产以来,贵阳经开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一方面聚焦疫情防控抓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精神,加强疫情监测,强化疫情防控保障。
另一方面,积极抢抓先机,制定细化“开门红”工作措施,围绕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招商引资、市场主体培育等指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确保一季度“开门红”目标顺利实现。
开拓新局面
立足优势乘势而上
2月26日下午,在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电视“智造”车间,生产人员正配合智能机器人加快赶制订单。除了已有的产品,贵阳海信今年计划推出75英寸超大屏幕电视机产品。“目前,我们正准备前期的智能产线搭建,为产品上线作准备。”贵阳海信信息化工程师林利说。
促进产品迭代升级,是贵阳海信围绕市场需求,加快促进中高端消费品制造的重要举措。这样的举措,源于贵阳海信的“智造”实力。通过大数据+智能制造的双轮驱动,贵阳海信实现了数字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大数据高效赋能生产管理各环节。
“在管理方面,产品生产从原料入库开始,大数据系统便协同智能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产品入库出库均通过扫码,由系统自动挑拣,保证产品受控、可追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制造方面,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运行等数据自动汇聚到大数据平台,帮助企业高效管控生产,确保产品质量。”贵阳海信总经理许毅说。
正是基于前期的数字化转型,为贵阳海信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奠定了基础。目前,贵阳海信的电视产能每年可达270万台。今年,除了推出75英寸超大屏幕电视,贵阳海信还将在上半年开始生产8K电视,这是目前行业里显示度更高的电视产品,公司目前正在推进仪器仪表配置工作。
重点发力、多点开花。贵阳海信一边不断做大做强电视品牌,一边围绕电子产品制造,寻找新的发力点,延伸产业链。
借东风、破旧局,为加快和国际市场接轨,2020年10月,贵阳海信开始和海信国际营销部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平台公司对接。公司计划搭乘新通道,推进业务向北拓展,通过中欧铁路打入欧洲市场,向南通过海铁联运实现产品向东南亚市场进军。
“自1997年落地贵阳,我们的产量突破100万台花了17年,突破200万台花了7年,我们计划再用三年时间突破300万台。”据许毅介绍,目前,公司全年的订单已排完,“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核心人才支撑,我们也在积极开展引才计划,引入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公司发展。”
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困。节后复工复产以来,经开区组织全区相关部门开展复工复产专项大走访大服务行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保企业如期实现一季度生产目标。
为让服务落到实处,经开区狠抓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对已出台的各项奖补政策措施全面梳理排查兑现,确保市场主体应得尽享。调整优化完善疫情期间出台的若干措施,继续支持企业稳步发展。接下来,经开区还将从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企业服务力度。
实现新发展
聚焦主业多点发力
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是贵阳经开区“4+1”主导产业中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大年初四,同济堂就全面复工复产,除了常规药品生产,今年,中药配方颗粒成为同济堂药品生产的又一重要板块。
根据全省合作医院对配方颗粒的需求,同济堂今年的中药饮片提取将达1000吨以上,产值预计达2亿元以上。
节后复工复产以来,经开区聚焦主导产业发展,突出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等首位产业,壮大健康医药特色产业,培育新能源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和土地收储,加快推进专业园区和产业综合体建设,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创新企业做精做优,中小企业做专做特。
同时,该区全力抓好存量企业服务和增量企业培育。抓存量企业服务,紧盯全区在库78户规上工业企业,通过“一企一策”做好协调服务,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奖补资金兑现、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协助企业解决好要素保障问题,促进企业扩质增效、满产超产;抓增量企业培育,建立企业上规培育储备库,从市场要素协调、项目落地推进、生产要素配套等方面做好服务,协调解决企业上规申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接下来,该区将全力建设服务型 ***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打造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全省一流政务服务平台,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间、精简办事材料,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
记者:黄菊
编辑:刘慕轩
审签:魏成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