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又有云苓、茯灵、松苓等别称,它是一种珍贵的菌类中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简介
别名:刺猪苓、硬饭、仙遗粮、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奇良、白葜、连饭、红土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晒干为土茯苓片。
炮制: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土茯苓的功效
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3、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土茯苓的食用效果
《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把土茯苓称作“上品”,认为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由于土茯苓具有极佳的利尿功效,对于降血糖和减肥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土茯苓无论是什么群体都是可以食用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多。土茯苓能够让机体润泽强健,经常食用能起到延年益智的作用,并有“仙家食品”的美称。
土茯苓向来被看作美容上品,可以起到祛斑、去除黑色素等作用,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功效。在耳熟能详的《红楼梦》中就介绍了土茯苓霜的服法和作用,可见土茯苓祛斑美容作用的深入人心。土茯苓除了内服之外,也可以作为面膜以助于美容养颜。可以将土茯苓粉和蜂蜜混合调成糊状,于晚间敷于脸上,早晨再用清水洗净。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 *** 汇总的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尺拆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参考价格。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二)土茯苓的作用
梅毒:土茯苓能够祛湿,解毒,通利关节。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配方: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骨挛配亩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 更大剂量120g。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个月。
治疗膝关节积液: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
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土茯苓60g,甘草9g,每日1剂,2次煎服。病重体质较好者,土茯苓可加至150g,酌加黄芩、防己、茵陈、泽泻。
土茯苓可治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多发生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部、头皮,个别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因有阵发性剧烈瘙痒,常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遇不良 *** 或气候突变,穿紧身的毛、丝绸衣服,或用肥皂清洗过勤等可使病情恶化。
当小儿发生湿疹时,可去中药店买土茯苓适量,研为细末,外敷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1天后渗液减少,3天后可见痂皮,1周后可愈。用药期间,不能让小儿食辛辣、鱼、虾、牛肉、羊肉等食物。
土茯苓外洗内服治“鼻渊”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慢性炎症,中医统称为“鼻渊”,以鼻塞、流黄脓涕(或有臭味),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此症陵卖枣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临床证实,用土茯苓内服外洗,疗效明显。
*** :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其药渣再复煎,药液外洗鼻部,一般连用4剂,诸症可消。此方若加鱼腥草或金银花同煎,其消炎排脓效果更佳。
小贴士:建议使用以上配方前根据自己症状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行使。
;土茯苓属于野生中药材,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对脾脏具有调理作用,可以使脾脏的虚弱状态得到缓解。土茯苓还可以使体内免疫细胞的再生能力得到一定的促进和改善,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里面含有多种消炎的成分,对多种细菌都具有抑 *** 用。使用土茯苓还可以起到祛风湿作用,如果得了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可以尝试使用土茯苓来缓解疼痛的症状,土茯苓还可以使体内的尿酸加速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尿酸的形成。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土茯苓的副作用主要是过敏,一些人在服用之后,身上的肌肤会有瘙痒的情况,并且还可能会有散在的小红斑丘疹出现了。在一些含有土茯苓的药物当中,去掉了土茯苓之后,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所以说虽然本身土茯苓很不错,但是在服用土茯苓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需要小心对待的。
而且对肝肾阴亏的人也需要注意,尽量不要服用土茯苓。另外在服用土茯苓期间,是尽量不要喝茶的,否则容易导致健康受到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土茯苓不土 祛湿解毒不伤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观剧涨知识:救芈月一命的土茯苓功效多厉害?
土茯苓的功效及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及作用,任何食材都有其特别的功效和作用,每种食材都有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身体保健不一定要依靠药物,了解一下它的功效和作用对我们有好处,下面跟大家分享土茯苓的功效及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及作用1清热利湿、通利关节、凉血去湿、抗肿瘤。 土茯苓的功效主要是清热利湿、通利关节,那么针对它的这个功效,我们就可以得出它的一些治疗的作用。比如说它会用于风湿筋脉拘挛,这有些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经常有湿,有风湿闭阻于关节,这个时候可以用土茯苓。还有我们在皮科的治疗上,你比如说银屑病,有很多人属于风湿内蕴,这个时候咱们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方子叫土槐饮,就是土茯苓和槐花两个组合,达到那个凉血去湿利湿的目的。
誉郑派 另外土茯苓它还可以用一些皮水水肿等等的治疗,还有一些就是近年来,土茯苓发现它有一些抗肿瘤的作用,那么现在尤其是比如说针对皮科的银屑病,甚至一些肿瘤性的这个疾病,可以使用它达到一个抗肿瘤抗增生的作用,所以它庆贺土茯苓这味药使用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大家要注意,这个土茯苓,它是一个有小毒的药,尽量不要长时间的使用。
土茯苓的功效及作用21、茯苓治湿泻。
茯苓有治湿泻的作用,可以用一两白术与七钱半去皮茯苓一起细切之后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2、茯苓治水汽浮肿。
茯苓有治水肿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30克枣仁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研磨为细末,每次用米饮调下6克。
3、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
茯苓有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的作用,可以用二钱白茯苓研磨成细末,用米汤调下,每日二服。
4、茯苓治烦闷惊悸,心胸结气,风热口干。
茯苓治烦闷惊悸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去心麦门冬、50克粟米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锉细,先加水1升煎丛渣至500毫升,接着去除药渣后下米煮作粥,趁温食用。
茯苓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
在使用茯苓时,可以单独使用茯苓,也可以搭配白术、桂心、枣仁、麦门冬、山药、甘草等中药来使用,阴虚而无湿热人群忌服茯苓;阴虚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我们经常听说,那么土茯苓呢?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土茯苓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枝条光滑,
无刺。叶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下面通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
药用价值
1、土茯苓性味甘淡,平。
2、土茯苓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鬁,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3、土茯苓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50克。外用:研末调敷。
4、土茯苓炮制: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度,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主要作用
1、治疗梅毒: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
2、治麻疹:预防用100%煎液内服,或制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剂量亦可作为治疗之用。
3、骨挛痈漏:用土茯苓50克,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
4、瘰鬁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兆槐察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
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明薯良效。
土茯苓的副作用:肝肾阴亏者慎服。
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族茄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土茯苓与茯苓是两种不同的中药,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茯苓是利水渗湿健脾。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