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5岁女子疑遭家暴不幸离世 四大关键问题亟待调查厘清

小编 31 0

一段从校园恋情走向婚姻的旅程,最终却以年轻生命的消逝令人扼腕,河北沧州这起家暴致死案件再次为全社会敲响了反家庭暴力的警钟。

8月24日晚间,河北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公安局发布官方警情通报:8月22日,25岁的女性受害人刘某某因遭受钝性外力导致颅脑损伤不幸死亡。目前,其26岁的丈夫金某以及48岁的婆婆张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据此前媒体报道及一份流传的“刘某某案件情况说明梳理”显示,8月22日清晨,受害人父亲接到电话后紧急赶往县医院急诊科。到达时,发现刘某某脸部呈现青紫色伤痕,腿部亦有紫色瘀伤。经CT检查,刘某某脑部有出血和肿块,肺部受损,腰部发生骨折,当时已无生命迹象。该说明同时指出,嫌疑人存在长期实施家暴的行为。

有知情人士透露,医院曾出具一份死亡证明,称刘某某因心梗死亡,但这一结论并未得到刘某某家属的认可。

警方通报明确否定了该死亡证明的结论,并表示将对刘某某生前是否遭受家暴以及相关情况展开深入调查。

需要明确的是,家庭暴力绝非家庭内部私事。即使是威胁、骚扰,乃至冻饿等行为,都已触犯法律红线。如果金某在实施暴力行为时,主观上具备杀人故意,客观上使用了足以致人死亡的暴力手段,那么其行为极有可能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更令人痛心的是,据刘某某的好友回忆,刘某某与金某相识于校园,当时刘某某为了能与金某在一起,甚至不惜降分报考并最终入读石家庄政法职业学院。在婚姻初期,当金某对其施暴时,刘某某还会向家里倾诉,但后来便选择了沉默,独自承受。

从青涩校园走向婚姻殿堂,这本应是一段美好姻缘的开端,最终却演变成一场令人心碎的悲剧。这起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前我国家暴防治机制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更留下了几大关键疑问,亟需后续调查给出明确答案。

一、金某对刘某某的暴力行为是长期存在并逐步升级,还是因特定矛盾引发的突发性施暴?其暴力行为的具体起因与详细过程目前尚未公开披露;

二、金某的母亲张某是如何参与到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中的?是协助销毁了施暴凶器,还是帮助掩盖了家暴痕迹?她是否从一开始就知晓儿子的家暴行为,甚至存在协助施暴的情节?

三、受害者刘某某在生前是否曾向外界发出过求助信号?社区、妇联等相关基层组织未能及时发现其遭受家暴,是因为从未接到过她的求助,还是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排查机制,抑或是反家暴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许多受害者并不清楚正确的求助途径?

四、若此前关于“心梗死亡”的死亡证明确曾存在,这份与警方调查结论相悖的证明是如何开具出来的?背后是否存在人为干预因素?

针对网络上广泛讨论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身份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案件办理公正性的担忧,孟村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已向外界确认,犯罪嫌疑人金某系该县检察院的一名劳务派遣人员,工作岗位为第三检察部的普通工作人员,主要从事一些辅助性事务,并无公务员编制,也不持有警号。

目前,案件已移交异地侦办。我们有理由相信,司法机关必将秉持公正、严谨的态度,对案件进行彻底调查,还原事件的全部真相,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家庭本应是充满温暖的避风港,而非滋生暴力的牢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暴力都绝非爱的表达。从第一次推搡、第一次辱骂发生时起,受害者就应勇敢寻求帮助并进行干预。在此也想告诉每一位身处暴力阴影下的女性:请不要在黑暗中独自挣扎,法律是惩治施暴者的坚强后盾,但打破沉默、主动求助是迈出改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