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长宁县居民粟培反映的29年前办理"老农保"如今仅能退还200元本金一事引发社会关注。8月26日,粟培向记者表示,长宁县梅硐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已赴成都与其当面沟通,并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现金退还本金并给予适当补偿,二是将原有保险权益并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粟培已选择并保方案,具体合并细则正在制定中。
据了解,粟培此前未参加其他社会保险,今年7月回户籍地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1994年办理的养老保险无法正常兑付。在咨询当地最新农保政策后,他当场以最低标准一次性缴纳15年新农保费用3000元,目前已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
"现在年过六旬只能在小型工地打零工,大型工地因年龄限制无法进入。"粟培表示,妻子在成都崇州某工厂务工,两人均已步入中老年,对社会保障有着迫切需求,因此选择将原有保险权益并入新农保。
梅硐镇政府工作人员向粟培透露,目前正对全镇类似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此次将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县领导已要求民政部门加快制定详细解决方案,确保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长宁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证实,该县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全县范围内类似"老农保"问题开展全面核查清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已要求相关部门限期完成核查工作。"该负责人表示,此前当地曾按国家政策开展过老农保清退工作,具体执行标准需待人社、民政等部门核查后向社会公布。
事件回顾显示,1994年粟培夫妇在办理结婚登记时,按当时政策缴纳200元(每人100元)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今年达到领取年龄后,粟培发现该保险无法兑现。经查询,长宁县社保局以"机构未成立""无存档记录"为由不予认可,建议其联系民政部门;县民政局则明确表示只能退还本金。梅洞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查看原始材料后,同样给出仅退本金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