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百年变局交织的关键节点,中国凭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与务实行动,持续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动能,创造未来发展机遇。
2024年上半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复杂环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以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了"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与"稳定之锚"的核心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以14亿多人民的美好生活为根本目标。这不仅为世界提供超大规模市场机遇,更将为全球现代化进程注入持久动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29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数据显示,基于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强劲表现,已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4月的4.0%大幅上调至4.8%,彰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坚定信心。
从进博会到服贸会的开放平台,从中欧班列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合作,从新能源技术输出到丝路电商伙伴国扩容至36个,中国正通过强大供给体系、广阔内需市场和创新合作模式,为动荡的世界经济注入持续正能量。
(一)
凭借全球领先的供给能力,中国筑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屏障。
2024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9.57万亿元,其中出口17.61万亿元,同比增长6.9%,展现出外贸发展的强劲韧性。
外媒评价指出,中国制造业及出口体系在应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时,彰显出规模优势与灵活应变能力。
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是全球经济循环的核心支撑。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多重冲击,中国通过高质量供给持续适配国际市场需求,已成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坚实可靠的关键环节。
这种坚实性源于多元化的市场布局,有效强化了全球经贸合作纽带。
前8个月,东盟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总值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15.3万亿元,同比增长5.4%。
多元化市场布局绝非简单的贸易转移,而是通过构建全球贸易网络,推动各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商品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
可靠性体现在完整的产业体系,能够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变化。
"从设计图纸到样品交付,中国工厂72小时内即可完成响应;从广东生产基地到美国零售终端,全程物流周期不超过30天。"美国商人菲利普·理查德森作为广交会资深采购商的亲身经历,印证了中国制造业的高效响应能力。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与高效物流网络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从消费电子到大型装备,中国制造业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实现了"优质、高效、稳定"的全球供给,持续满足各国生产消费需求。
强劲增长动力源于科技创新能力的跃升,有力推动全球产业转型升级。
在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浪潮中,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
针对电力短缺地区研发的太阳能充电设备,为沙漠地区定制的防沙尘耐高温发动机,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正帮助各国加速可再生能源应用进程。
中国科技创新秉持开放共享理念,积极推动原创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国际合作。
前8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0.6万亿元,增长9.2%,占出口总值比重超六成;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3.3%,汽车出口增长11.9%,高技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
巴基斯坦《黎明报》评论称,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与内生增长动力,正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引擎。
(二)
依托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与持续开放政策,中国打造全球共享的市场机遇。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让世界共享发展红利。
7月25日,距离第八届进博会开幕还有百余天,已有40余家海外企业提前签约成为第九届进博会首批参展商,凸显进博会的全球吸引力。
借助进博会的平台效应,智利鑫荣懋公司的佳沃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等产品在中国市场实现销量持续增长,第七届进博会期间签约金额达2亿美元。
在当前全球市场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50万亿元,进口规模超20万亿元。2024年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万亿元,同比增长4.8%,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市场的高成长性体现在: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全球最大规模消费市场;"Z世代"消费与"银发经济"协同发展;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家政、文旅、医疗健康等领域增长迅速;数字消费、首发经济等新业态不断培育新增长点。
开放型经济特征显著:通过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连续举办进博会和消博会等举措,持续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
中国不断加大引资力度,打造外资企业发展的沃土。
在全球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政策稳定性与确定性备受国际社会认可。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2024年以来,针对外资企业关注的政府采购、再投资等政策需求,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范围,推出155项具体改革举措;依托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等平台,实施精准化招商引资。
这些举措充分证明,中国始终是外商投资的理想选择和安全发展的可靠伙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三)
贡献创新合作方案,中国为全球共同发展提供实践路径。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面对多重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唯有坚持团结合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面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国际社会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以互利合作超越利益冲突,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对话协商破解经贸难题。
当地时间7月28-29日,中美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磋商,就双边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议题开展了坦诚深入的建设性交流。
8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联合声明,美方宣布自当日起继续暂停对24%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90天,中方同步实施相关反制措施暂停,释放出积极信号。
从高层会谈机制到经贸磋商平台的建立,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分歧的路径日益清晰。
实践证明,对话合作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中方始终以最大诚意和务实行动,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以互利合作开创共赢局面。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新时代"一带一路","中国—中亚精神"历经千年传承,六国合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02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立世代友好原则,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里程碑式创举。
从中亚到非洲、欧洲,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实践平台,以全球发展倡议为行动指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促进各国互利共赢。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共同构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体系,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始终是全球发展事业的积极行动者和务实贡献者。
"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机遇,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