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体商业智能化转型:AI技术赋能商场菜场实现数据驱动运营

小编 25 0

上海正加速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当下,从大型购物中心的品牌专柜到社区菜市场的生鲜摊位,申城传统实体商业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转型升级,从过去依赖经验判断的运营模式转向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消费者的停留时长与消费体验。

购物中心引入AI客流分析系统 实现精准运营

追溯历史,1915年的南京路曾上演过人工统计客流的场景:两位工作人员分别站在马路南北两侧,每经过一位行人便放置一粒豆子,经过数日计数得出路南人流多于路北的结论,最终促成上海永安公司选址路南。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作为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百联股份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在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百联又一城等多个商业体试点部署"AI精准客流分析系统",这一现代科技手段堪称数字化时代的"数豆子"利器。

该系统以室内三维实景地图为基础架构,融合激光雷达、惯性导航及高清摄像头等多传感设备,构建起厘米级精度的空间模型。"在严格保护个人隐私、不采集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的前提下,系统可捕捉每位进店顾客的衣着风格、行走姿态、携带物品等200余项个性化特征,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推断出顾客的年龄层次与性别比例。"百联西郊购物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依托这套智能分析工具,商场精准勾勒出客群画像:顾客平均年龄35.3岁,51岁以上老年群体占比超15%,单人购物客群占比最高,家庭消费群体紧随其后。基于此,商场确立了"巩固社区居民基础消费,拓展年轻客群新兴消费"的双线运营策略。

以近期入驻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的5000平方米品上生活生鲜超市为例,其门前下沉式舞台通过客流数据分析实现了分时段精准运营:上午针对集中出现的银发群体,安排家庭烹饪体验活动;工作日下午及周末则聚焦亲子客群,重点推广儿童育乐项目。"以往策划活动全凭经验判断,参与度波动较大,现在依据数据指导,每场活动都能保持高人气,同时有效带动超市及周边商铺的客流。"商场运营人员表示。

系统还为每位顾客生成专属数字标识,完整记录其在购物中心内的移动路径,最终为每个商户打造包含过店率、进店转化率、深度逛店率等关键指标的数据可视化平台。

商场内某知名金店虽品牌影响力强、楼层位置优越,但因业绩不佳考虑终止租约。通过AI系统复盘发现,该店铺虽拥有较高的过店客流,但进店率和深度逛店率显著低于同楼层竞品。商场据此建议店铺优化门前促销展示、加强导购人员引流、增加潮流金饰品类。经过三个月调整,店铺深度逛店率提升166%,月销售额增长146%。

据了解,上海多家大型商业体已启用AI智能客服系统提升服务效能。百联青浦奥特莱斯和浦东比斯特购物村通过AI客服收集顾客咨询数据,构建客户反馈分析模型与意图识别系统,持续优化营销策略。其中青浦奥特莱斯还开发VR导航地图,为顾客提供智能导购服务。

标准化菜市场配备AI智能秤 提升民生服务效率

如果说购物中心的AI客流系统展现了科技对大型商业体的赋能,那么在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这一民生工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打造了"AI+民生消费"的鲜活案例。

记者在静安区宁家·黄山市集看到,所有摊位均已更换为"AI智能识别电子秤"。商户只需将蔬菜、水果等商品放置秤台,系统便能自动识别品类、匹配单价并计算总价,交易信息实时显示在屏幕上,实现透明消费。

今年上海已提前完成80家标准化菜市场的升级改造,除硬件设施更新外,以"AI智能识别电子秤"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成为标配。通过收集交易数据形成的"买菜大数据",商户可精准掌握商品销售排行、客流高峰时段及营收状况,科学调整进货策略,有效解决以往凭经验进货导致的供需失衡问题。

AI视觉秤技术目前已在盒马、联华等连锁商超广泛应用。盒马自主研发的视觉识别系统可精准识别1000余种商品,识别响应时间不足0.8秒,并已将这项专利技术向大润发、三江购物等企业开放共享。

上海市商务委表示,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消费终端普及工程",通过支持AI新品首发、拓展智能服务场景、打造智慧商圈等举措,推动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