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人民法院报最新披露了备受关注的"问界M9谍照侵权案"详细判决结果:一名男子因非法潜入汽车生产厂区,偷拍未上市的问界M9并泄露内饰设计,最终被法院判决赔偿25万余元。

这起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判决,为汽车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敲响了警钟。
"知识产权已成为赛力斯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今年1月至6月,我们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2108辆,AITO问界M9持续稳居5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法院案后回访时表示。
8月28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对这起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进行案后回访时,详细了解了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改进措施。
然而,这款热销车型在正式发布前,曾遭遇过一次严重的商业秘密泄露事件。
时间回溯到2023年7月11日,网络平台上一段标注"独家"的问界M9内部视频引起赛力斯公司高度警觉,视频拍摄地点明显位于企业生产厂区内部。
"问界M9作为我们当时即将发布的战略新品,任何非官方渠道的提前曝光都可能对上市计划造成影响。"赛力斯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发现该"谍照"视频后,企业立即向平台投诉,发布者陈某随后删除了相关内容。
这场"谍照风波"的源头要从2023年7月6日说起。当天,赛力斯公司厂区安保人员发现一名陌生男子正在用手机对停放在内部的问界M9样车进行拍摄。
"你是干什么的?"安保人员立即上前制止。
该男子辩称:"我是意向车主,想进来看看实车。"
"这些样车信息都是保密的,马上删除拍摄内容!"
在安保人员监督下,该男子当面删除了手机中的拍摄文件后离开厂区。
事后调查证实,这名男子正是陈某。他回家后通过手机数据恢复功能找回了已删除的视频,经过剪辑加工后,以"独家一手资料""内饰细节应有尽有"等吸睛标题发布到多个网络平台,刻意博取关注。
"这段视频完整暴露了问界M9的门板造型、方向盘设计、副仪表台布局及空调控制系统等核心内饰细节。提前泄露不仅会削弱消费者对新车的期待感,更直接扰乱了我们精心制定的发布节奏,若后续量产车型与曝光版本存在差异,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市场误解。"赛力斯公司据此主张,涉案内饰设计构成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
随后,赛力斯公司正式向重庆一中院提起诉讼,指控陈某侵犯商业秘密,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该案由重庆知识产权法庭依法审理。
庭审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涉案内饰设计是否构成商业秘密。陈某辩称,拍摄的内饰与市场上已有车型存在高度相似性,不应被认定为商业秘密。"我仅拍摄了车辆内部的基本结构和部件组合,并未涉及任何核心技术信息,不具备商业价值。"他还强调,"车企管理存在漏洞,我能自由进入厂区,虽然样车覆盖了伪装,但通过车窗仍可拍到内饰,说明企业未采取合理保密措施,我的拍摄行为不构成侵权。"
其次是陈某的拍摄发布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封闭式管理的厂区,陈某是如何进入的?"承办法官徐真仔细审查了车企提供的监控录像。画面显示,当天因企业组织员工体检,停车场与生产区之间的隔离栅栏被临时打开一个通道方便员工通行。陈某在正门被拒后,趁安保人员不备从该栅栏缺口溜入厂区。"我是这款车的忠实粉丝,出于喜爱和分享心态拍摄发布,没有侵权故意。"陈某以此为由进行辩解。
法院审理后当庭宣判:案涉内饰设计依法构成商业秘密。陈某明知赛力斯公司采取了封闭厂区管理、样车伪装覆盖等保密措施,仍执意对未上市车辆进行拍摄,在被明确要求删除内容后又恶意恢复发布,其行为明显具有不正当性。
"法律不要求权利人采取超出合理预期的极端保密措施,只要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泄密即可。"徐真法官解释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恪守诚信友善的行为准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损害合法权益。"
今年1月13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陈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成立,需赔偿赛力斯公司经济损失25万余元。判决生效后,陈某主动联系承办法官,表示理解判决结果,并已全额履行赔偿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查处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此次判决通过司法手段保护民营企业未上市产品的商业秘密,对促进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法院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稳定的司法保障,充分体现了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司法导向,是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生动实践。"今年5月22日,赛力斯公司向重庆一中院发来感谢信。
全国人大代表陈友坤评价此案时表示:"这一判决有力保护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成果,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支撑。"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