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为期三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环境专项治理工作。紧随其后,9月11日国家网信办公布第二批涉企网络"黑嘴"典型处置案例,"通信圈""大嘴博士"等不良账号被依法处理,标志着车圈网络生态治理进入新阶段。
当前,规范涉企网络言论特别是整治汽车行业"黑嘴"现象,已成为净化网络空间、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量从2020年的约140万辆飙升至2024年的1300余万辆。在这片创新热土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新势力品牌层出不穷。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产品评测及用户教育高度依赖数字平台与社交传播,自媒体群体在行业话语体系中逐渐掌握重要影响力。
消费者依法享有产品评价权与批评建议权,但部分自媒体却背离客观公正原则:从虚构"续航里程严重虚标"的测评报告,到刻意制造"销量断崖式下滑"的虚假数据;从组织有偿发帖的网络水军,到构建操控舆论的黑公关体系,这些行为严重扰乱市场公平秩序,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黑嘴"行为对汽车企业造成多维度伤害:新车上市即遭恶意关联殡葬用途;企业持续数月被编造"破产清算"谣言;更有自媒体在法院判决侵权后,仍通过辱骂企业负责人博取流量。今年6月安徽省公安厅通报的车圈谣言案中,多人因造谣蔚来被收购、冒充员工散布不实信息被依法行政拘留。近期江淮汽车遭遇3000余条虚假信息攻击事件,公安机关已正式立案侦查。此类行为早已超越正常舆论监督范畴,演变为新型网络犯罪,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与生态治理理念,构建全方位治理格局。
治理行动首先建立在对行业生态的精准研判之上,《通知》系统剖析"恶意解读销量数据""测评与商业利益绑定"等违规模式,揭露"在企业上市融资等关键节点发布负面信息胁迫合作"等恶劣手段,使违法行为无处遁形,确保整治措施精准有效。
其次,治理直指舆论源头,深挖幕后黑手。《通知》明确要求彻查网络乱象背后的公关公司、营销团队及购买服务的车企,实施全链条打击。同时督促汽车企业开展全面自查,自觉抵制网络水军干扰。
此次整治特别强调长效机制建设,将完善涉企网络侵权信息快速处置通道,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治理体系,为行业发展营造清朗环境,保障企业专注经营发展。
从今年5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涉企"黑嘴"专项整治,到本次六部门联合治理车圈乱象,专项行动呈现目标更清晰、手段更精准、决心更坚定的特点,彰显出彻底根治"黑嘴"顽疾的坚定立场。
涉企"黑嘴"不仅损害企业合法权益,更破坏市场稳定预期。舆论监督绝不能沦为牟利工具,网络言论不应成为黑色产业温床。整治车圈"黑嘴"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净化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