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霁的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1500亩欣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机盎然。园区内浪漫红颜葡萄、优质蓝莓等新品种挂满藤蔓,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作为礼泉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项目,该园区集成设施化种植、无土基质培育、林下种养循环等多元生态农业模式,打造集生产采摘、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研学旅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

葡萄挂满枝头。本文图片均由礼泉县委宣传部供图
欣农兴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是礼泉县加速推进果业转型升级、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县聚焦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整合、利益链完善的全链条发展策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培育出一批业态创新、产品多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果业从单一生产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跨越,为县域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劲支撑。
礼泉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果业资源优势,全县水果种植总面积达56.5万亩,年总产量132.72万吨。其中苹果产业规模突出,种植面积41.15万亩,年产量95.33万吨,年产值达57.65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果业提质增效进程中,礼泉县创新实施"三改"工程:对老化果园实施改建提升,对低效果园开展改良增效,对密闭果园进行改造优化。累计完成低质低效果园改造3.8万亩,构建起"三片五群一廊"的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市级17个、县级101个,形成省级园区引领、市级园区联动、县级园区覆盖的立体化发展格局。

礼泉县苹果产业历史悠久。
在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咸阳果友果业专业合作社新品种苹果示范基地应运而生。该基地位于乾县与礼泉交界处的城关街道办火烧寨村,依托苹果产业体系咸阳综合试验站和礼泉县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致力于探索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型的有效路径。
示范基地采用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实施4×1.5米株行距标准和纺锤形树体管理模式,集成应用果实套袋、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实现苹果生长期无土追肥,显著降低劳动强度。基地配套建设品种展示室、冷藏保鲜库、农民培训学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形成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2020年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注册"瑞香御果"商标,借助礼泉县苹果新品种运营中心和果品电商服务中心的市场化运作,实现经营主体与农户的互利共赢。
产销深度融合是礼泉果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抓手。如今的礼泉县呈现出瓜果飘香、客商云集、物流畅通、电商活跃的繁荣景象,通过多维度发力实现"礼泉御果"从"丰产滞销"到"产销两旺"的历史性转变。
全国各地采购商深入礼泉产区,在田间地头和产地市场开展大宗采购。西张堡镇阡礼公路沿线的黄桃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万斤,石潭镇油蟠桃园实现"晨采午发"的高效流通,裴寨村红布林李子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远销湖南。产地直供、田间采购等模式有效减少中间环节,保持果品新鲜度,激发产地经济活力。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物资循环高效畅通。礼泉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京东、顺丰等快递企业乡镇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为果农和电商提供便捷的寄递服务,保障果品"当天采摘、当日发货、新鲜直达"。中通快递"智慧物流分拣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通过全自动分拣系统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县域物流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数字营销赋能果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全县现代化冷库设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通过科学预冷、分级包装、保鲜存储等环节,有效延长果品销售周期,实现错峰增值。新型职业农民积极运用直播电商等新媒体手段,在田间地头、冷藏车间、包装现场开展果品营销,通过直观展示提升产品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智能手机和直播设备成为新农人对接大市场的"新农具",在高效物流体系支撑下,礼泉县全面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当前正是礼泉县梨子成熟季节。
2024年,礼泉县成功获评全省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和全省果业重点县。这一荣誉是对该县长期坚持果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充分肯定。
礼泉县以果品产业为纽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美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礼泉御果"不仅承载着农民的丰收期盼,更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经验为陕西乃至全国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下一步,礼泉县将持续深化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升"礼泉御果"品牌影响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