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十年新里程:沪指盘中突破3890点创阶段新高 机构解析估值与持仓策略

小编 31 0

在经历短期震荡整理后,多头力量于本周再度主导市场,9月12日上证指数盘中强势拉升,突破前期高点并创下近十年新纪录3892.74点;深证成指同步发力,盘中一度站上13000点整数关口,刷新2022年以来最佳表现。

不过,持续冲高后市场出现获利回吐,截至9月12日收盘,上证综指微跌0.12%报3870.6点;科创50指数逆势上涨0.9%收于1338.02点;深证成指下跌0.43%报12924.13点;创业板指调整幅度较大,下跌1.09%收报3020.42点。

面对市场"快速冲高—短期回调—震荡反弹"的运行轨迹,当前A股市场究竟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对此,多家专业投资机构分析指出,目前市场大概率仍处于上行周期。尽管前期指数涨幅较快,但经过阶段性调整后,增量资金入场节奏有望更加稳健,不过期间市场波动率可能进一步加大。多家公募基金也表示,综合基本面支撑、政策环境支持、国际局势缓和及资金持续流入等因素,A股市场中长期缓慢上行的趋势值得期待。

估值维度观察:市场上行趋势未改

本周A股主要指数均实现周线收涨,市场呈现典型的"权重蓝筹搭台、成长赛道唱戏"的轮动格局。

来源:星石投资

汇丰晋信基金分析认为,本周市场成交量呈现先缩后增态势,整体较前期高峰有所回落,显示资金对于高位追涨保持理性态度。在量能萎缩背景下,指数存在冲高后震荡整理的可能性,对短期上行空间形成一定制约,后续需密切关注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

从估值水平来看,浙商基金指出,采用滚动市盈率指标衡量,数值越低表明当前股票市场投资价值越高、成本相对更低。从主要指数估值分位数分析,恒生科技指数及创业板指当前估值处于历史相对合理区间。

浙商基金进一步说明,虽然沪深300指数当前估值绝对值看似处于相对高位,短期上涨空间可能受限,但对比历史牛市周期仍有拓展空间:2015年牛市高点时沪深300市盈率约为19倍;2018年指数4400点时对应市盈率约15倍;2021年市场热度较高时期市盈率约17倍。"综合估值因素判断,当前市场运行仍处于上行周期,短期波动不会改变中长期上升趋势。"

招商基金市场支持与管理部首席财富顾问邓和权表示,在流动性充裕的市场环境下,指数有望挑战更高点位,但波动幅度可能加大。8月以来市场进入加速上涨阶段,赚钱效应显著提升吸引增量资金持续入场,全市场成交额屡创新高。短期市场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向循环,在未出现明显泡沫化迹象或国内外政策环境收紧前,上涨趋势有望延续。

"不过随着成交额快速放大及指数逼近历史高位,累积的获利盘可能引发阶段性抛压。"邓和权展望9月市场时指出,传统"金九银十"行情依然值得期待,但指数波动预计将有所加剧。

投资决策指南:落袋为安还是长期持有?

市场宽幅震荡使投资者陷入决策困境,既担忧科技成长板块获利回调,又害怕错失后续上涨机会。面对当前行情,投资者应选择获利了结还是继续持仓?浙商基金表示,这需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科学决策。

浙商基金建议,对于经历"亏损—回本—盈利"过程的投资者,若发现自身无法适应高波动市场环境,存在下跌不敢补仓、上涨担忧回调的情况,此类投资者可考虑在回本后及时止盈,转向配置固收+、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低波动产品。

对于仍计划配置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者,浙商基金建议: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且认可市场长期向好趋势的投资者,可考虑忽略短期波动继续持仓。在当前市场估值未达历史极值、资金面与情绪面整体向好的背景下,可保持适度乐观态度。

展望下周市场,汇丰晋信基金认为,市场将进入美联储9月18日议息会议的预期博弈期,同时国内经济数据公布可能影响市场情绪,需保持谨慎态度。由于成交量短期回落,若两市成交额降至2万亿元以下,需警惕市场风格向防御型资产切换的可能性。综合判断,市场需要量能配合与政策催化才能突破关键压力位。

财通基金同样表示,市场在前期快速上涨后将进入关键的验证巩固期,短期波动可能加剧,但中长期向好的结构性趋势未变。投资策略应从追逐短期热点转向挖掘长期价值,更加注重基本面和业绩确定性。短期来看,市场可能从情绪驱动的普涨阶段转向技术性震荡和结构分化行情。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曾豪提醒,需重点关注三大潜在风险因素:一是经济结构性风险;二是市场从"慢牛"转向"快牛"带来的估值风险;三是国际政策不确定性,特别是美联储政策转向时点。尽管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释放鸽派信号,但9月降息仍存变数。若推迟降息或年内降息幅度不及预期,可能导致美债收益率再度攀升,对成长股估值形成压制。

市场主线前瞻:关注四大投资方向

操作策略方面,博时基金曾豪表示将采用"核心+卫星"配置策略:大部分仓位配置低估值蓝筹板块,如周期和部分消费领域;小部分仓位布局高弹性赛道,包括数字经济、专精特新等;同时关注医药、消费电子板块的投资机会。

曾豪指出,在乐观市场环境中,市场主线可能随估值、情绪和流动性变化而切换,准确判断切换时点和催化剂尤为关键。当前流动性宽松背景下,市场仍将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形成合力驱动,科技成长行情值得关注。同时,低位大宗商品可能受益于流动性改善,供给侧受限的周期品存在投资机会,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板块值得留意。此外,与内需关联度较低的新消费板块近期出现调整,或已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邓和权建议关注科技+医药+消费+红利四大主线:科技板块部分细分领域短期估值快速扩张,虽有回调风险但仍是中长期主线;医药板块历经多年调整后,开始进入估值与盈利双重修复阶段;在扩大内需政策支持下,新老消费行业均存在投资机会;红利板块8月逆势调整,但长期可持续回报特征明显,仍具备底仓配置价值。

招商证券表示,当前市场处于牛市第二阶段,调整后的核心策略是"拥抱低渗透率赛道"。本轮行情中,围绕AI爆发的八大产业趋势已明确,均具备2026~2027年渗透率加速提升的逻辑,包括AI、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半导体自主可控、可控核聚变、军贸/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按照产业趋势判断,9月应重点关注AI算力、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等领域。

上银基金推荐关注三大重点方向:前沿科技类包括AI超级周期(算力、机器人、游戏及AI+应用)、深海、深空、脑机、可控核聚变、数字货币、战略金属等;底部反转类关注景气度与盈利预计出现反转逻辑的行业,如锂电储能、化工、医疗器械、快递等;出海成长类建议结合AI和底部反转逻辑,提高出海敞口配置,如家电、汽车、电子、医药等具备AI+出海双重驱动的领域,相关标的往往具备业绩与估值双升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