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许久,贾国龙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我又进入了这个循环。"
" 什么循环 ",记者问。
" 要自证清白。"
9 月 12 日下午两点,在位于北京中粮祥云小镇的西贝门店——就在罗永浩用餐的包间内,《中国企业家》见到了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连续两晚几乎未眠的他面带倦容,接受采访时状态明显受影响,言语间难掩疲惫。

北京中粮祥云小镇西贝店 摄影:邓攀
2025 年是贾国龙投身餐饮行业的第 37 个年头。1988 年,他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县创立西贝品牌,如今已发展为拥有 370 余家直营门店、1.8 万余名员工的餐饮连锁企业,2023 年营收达 62 亿元。2024 年 9 月,贾国龙重返 CEO 岗位启动一线变革,恰逢回归一周年之际,遭遇罗永浩连续公开质疑,这被其称为西贝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外部危机。
自 9 月 10 日发布首条吐槽微博起,至 12 日晚 9 点半,罗永浩累计发布 30 余条针对西贝及预制菜行业的评论内容,并于 12 日晚 8 点半开启专场直播,开播 1 分钟在线人数即突破 10 万。
面对全网数千万粉丝的舆论攻势,西贝遭遇明显经营冲击。贾国龙透露:" 最近三天门店日营业额持续下滑,前两天日均减少约 100 万元,今日预计跌幅将扩大至 200-300 万元。"
除经营业绩受损外,网络质疑声浪亦接踵而至。对此贾国龙坦言:" 非常在意但深感无奈,目前缺乏有效应对手段。"
采访结束后,贾国龙走出包间时遇到两位用餐顾客,主动告知" 刚刚遭遇罗永浩公开批评 "。
从当前态势看,双方均采取强硬姿态。贾国龙明确表示,即便影响经营,也将坚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这场舆论风波的最终走向仍存悬念。
值得关注的是,罗永浩于今年 8 月进军播客领域,推出访谈节目"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尽管其在直播中强调" 诉求是推动预制菜行业透明化而非针对西贝 ",但客观上已将贾国龙推向舆论风口。
以下为《中国企业家》与贾国龙的对话实录:
一、" 日营业额单日跌幅超百万 "
《中国企业家》:此次事件对西贝造成哪些具体影响?
贾国龙:目前已陷入自证清白的舆论漩涡。谈不上痛苦但确实气愤,对品牌的伤害已经显现。
《中国企业家》:经营层面受影响程度如何?
贾国龙:主要体现为营业额下滑与客流锐减。最近三天门店日营业额持续下滑,前两天日均减少约 100 万元,今日预计跌幅将扩大至 200-300 万元。
《中国企业家》:何时得知此次事件?
贾国龙:9 月 10 日下午 5 点左右,同事紧急通报罗永浩于下午 4 点多发的质疑微博。
《中国企业家》:此前与罗永浩是否有交集?
贾国龙:从未接触,无任何过往恩怨。
《中国企业家》:最初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贾国龙:第一反应是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团队核查具体情况:包括消费门店、点购菜品、用餐反馈等,全面复盘服务流程与菜品质量可能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家》:在西贝正式回应前,罗永浩是否仅发布一条" 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且定价过高 "的微博?
贾国龙:实际在我方回应前,对方已发布五六条相关内容。
《中国企业家》:为何未采取更缓和的处理方式,比如邀请其担任品鉴官或推出联名产品?
贾国龙:这类商业手法不符合我们的处事原则。
根据门店服务记录,罗永浩用餐期间及离店时均表示" 用餐体验良好 "。即便存在个别菜品不合口味,但其公开宣称" 全是预制菜令人恶心 "的说法完全背离事实——当日所点 13 道菜(含 3 道重复点单)中,并无任何预制菜品。
生意可以不做,但事实真相必须澄清。
《中国企业家》:9 月 11 日宣布起诉罗永浩,是情绪驱动还是理性决策?
贾国龙:诉讼决定经过审慎考虑。如果说昨天是冲动,今天仍坚持这一决定,足以证明绝非一时意气。
《中国企业家》:是否担忧强硬应对导致短期经营进一步受损?
贾国龙:相信真诚能赢回顾客信任。真正喜爱西贝的消费者会理解我们的立场。
《中国企业家》:目前法律程序是否已启动?
贾国龙:公司法务部门正在处理,具体流程我不直接介入。重申即便影响经营,也要通过法律途径厘清是非。
《中国企业家》:" 宁可不做生意图存正义 "的表态显示出坚定决心。
贾国龙:这不是决心而是原则。是非曲直必须分明,这是我一贯的价值观。
《中国企业家》:内部是否存在不同意见?
贾国龙:收到数百条建议信息,多数主张隐忍不回应。公司内部也有" 息事宁人 "的声音,但我坚信当前选择的正确性。
《中国企业家》:过往如何处理顾客投诉?
贾国龙:我们始终践行" 不好吃不要钱、超时上菜半价 "等服务承诺。常规客诉均采取赔礼道歉、免单退款等处理方式,争取顾客谅解。
《中国企业家》:是否曾遭遇超级 IP 的集中质疑?
贾国龙:此类情况极为罕见。
《中国企业家》:是否尝试通过第三方调解?
贾国龙:不符合我的处事风格。
《中国企业家》:未来有无对话可能?
贾国龙:不会主动寻求接触。
《中国企业家》:如何看待罗永浩跨界涉足方便面领域的传闻?
贾国龙:不做评论。尊重每个创业者的选择,希望他能做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
《中国企业家》:目前组织厨师拍摄菜品制作视频,后续还有哪些应对举措?
贾国龙: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整复刻罗永浩所点 13 道菜的制作全过程并公开视频记录,全面展示西贝菜品的真实制作流程。
对于此次事件,我们坚持认真回应、强化管理,至于最终结果则交由公众评判。
二、" 西贝史上最严峻的外部危机 "
《中国企业家》:于东来近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支持西贝,称" 感谢西贝、海底捞等企业提供放心餐饮选择 ",是否与其有过沟通?
贾国龙:与于东来先生素未谋面。
《中国企业家》:如何评价这份公开支持?
贾国龙:这是企业家间的惺惺相惜。西贝始终以胖东来为学习榜样,虽未达其高度但一直在努力。
对于东来先生的仗义执言深表感谢。
胖东来是我最敬佩的企业,于东来先生也是我最尊重的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是否曾带队赴胖东来考察学习?
贾国龙:十年前首次考察,去年和今年又分别前往学习。
《中国企业家》:若以五星评级,此次危机属于哪个等级?
贾国龙:具体级别不好界定,但肯定是西贝遭遇的最严重外部危机。
以往危机多为内部问题,如战略偏差、管理疏漏等,从未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外部舆论攻击,导致客流断崖式下滑。
相信挺过此次危机后,西贝的组织力将实现质的提升。
《中国企业家》:事件发生前西贝的经营状况如何?
贾国龙:虽有波折但整体健康。企业发展过程中遭遇挑战实属正常。
《中国企业家》:去年重掌 CEO 后每日巡店复盘,改革成效如何?
贾国龙:效果显著。自 2024 年 9 月 20 日正式接任 CEO 以来,变革已推进近一年。
《中国企业家》:如何评价自己这一年的工作?
贾国龙:基本满意,自评 80 分。
三、" 西贝采用预制工艺 门店无预制菜品 "
《中国企业家》:罗永浩昨日微博展示西贝" 小牛焖饭牛肉包 "和" 椒麻鸡 "产品包装,标注" 堂食袋装 "" 非直接提供消费者 ",这类产品是否属于预制菜?
贾国龙:这是去年试水的快餐品牌" 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 "的配套产品,由中央厨房供应。该品牌已于今年初关停,剩余少量尾货通过员工内购和外卖渠道处理完毕,4 月后已无销售。
若严格定义可算作预制菜,但自今年 5 月起,西贝莜面村体系内已彻底杜绝预制菜。
《中国企业家》:西贝是否曾推出过预制菜品牌?
贾国龙:曾开发" 西贝放心早餐 "系列,仅通过线上及商超渠道销售,从未进入门店体系。
《中国企业家》:如何定义预制菜?
贾国龙: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在工厂完成全部烹饪流程并封装,门店仅需加热即可食用的产品才属于预制菜。
《中国企业家》:门店提前炖制的大骨等食材,复热后出餐是否属于预制菜?
贾国龙:这类在门店完成的加工属于预制工艺范畴,与预制菜有本质区别。国家标准明确区分两者,门店预制工艺旨在保证品质和出餐效率。
《中国企业家》:如何看待当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普遍焦虑?
贾国龙:确实感受到社会关切,目前已能冷静看待。
所有餐饮企业都会使用预制工艺,优质菜品往往需要提前准备,如鱼翅、鲍鱼的发制,红烧肉的慢炖等。标准化程度越高的餐饮企业,越注重科学的预制工艺管理。
《中国企业家》:是否可以理解为西贝使用预制工艺但不销售预制菜?
贾国龙:完全正确。任何餐厅都离不开预制工艺,从净菜处理到食材初加工都属于预制环节。
现代餐饮已告别毛菜时代。作为 37 年的餐饮人,亲历了从市场采购整猪、自行分割,到全面采用标准化净菜的行业变革。
当前西贝全部采用高标准净菜,真空包装能有效防止氧化变色和风味流失,这是现代餐饮的基本要求。
《中国企业家》:300 余家门店的净菜供应如何保障?
贾国龙:根据菜品特性采用袋装或箱装净菜,部分食材需在门店集中加工。餐饮属于流量型生意,必须通过科学预制提升效率。
《中国企业家》:如何看待预制菜被污名化现象?
贾国龙:无法代表公众观点。
作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我同样反对劣质预制菜。无论是预制还是现做,品质低劣的产品都不应被接受。评判标准应聚焦品质等级而非制作方式,使用劣质原料的现做菜同样存在健康隐患。
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诸多误解,认为必然含有添加剂。事实上优质预制菜反而可能零添加,通过零下 18 度冷冻锁鲜是成熟的保鲜技术。
食品工业化是必然趋势,但需建立分级标准,涵盖原料品质、工艺水平、储存条件等要素,这是一门系统科学。
《中国企业家》:是否关注网络舆论走向?
贾国龙:非常关注但无力改变,目前缺乏有效引导手段。
《中国企业家》:当前最想传递什么信息?
贾国龙:对公开辩解已不抱期望,重心将转向门店服务升级。通过提升顾客实际体验证明品质,同时反思改进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每道菜都能热乎上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