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影后辛芷蕾背后:蔡尚君导演解析《日掛中天》创作密码与演员魅力

小编 25 0

话剧《初步举证》中,精英女律师泰莎的台词"在我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人,一个为了成功而苦苦奋斗的女孩。如果我畏畏缩缩,我想我会失去她的",成为演员辛芷蕾深入角色内心的钥匙。

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得主辛芷蕾在领奖台上的感言至今回荡:"我想对所有女孩说一声:只要有梦想,就大胆去想,大胆去做,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就像我一样。"这番励志宣言与她后续英文采访中不经意流露的家乡话,共同构成了成功者的真实注脚。

作为电影《日掛中天》的核心亮点,辛芷蕾的获奖仅是该片国际征程的序幕。颁奖礼次日,澎湃新闻记者通过微信专访了正在机场准备飞往多伦多的蔡尚君导演,彼时他正携新作参加第50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焦点单元展映。

张颂文、蔡尚君、辛芷蕾、冯绍峰(左起)亮相《日掛中天》首映礼红毯

在多伦多期间,蔡尚君导演通过电话与微信接受了独家专访。访谈中,"幸福"与"感动"成为他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折射出这部作品背后的创作温度。

蔡尚君导演在第50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留影      受访者提供

【对话】

从社会批判到伦理现实主义:导演创作轨迹的自然延伸

澎湃新闻:在观众期待中,您携《日掛中天》强势回归。能否分享影片的创作初衷?为何选择以粤剧《紫钗记》"日掛中天格外红"为意象探讨两性关系?这种从社会批判到伦理现实主义的转向有何深意?

蔡尚君:"日掛中天格外红,月缺终须有弥缝"这句粤剧唱词,承载着中国传统美学的象征意义与人文关怀。自2011年《人山人海》、2016年《冰之下》以来,我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对社会现实与人性困境的持续关注。

《人山人海》改编自真实新闻事件,展现个体面对不公的极致反抗,带有强烈的社会学批判色彩;《冰之下》则聚焦社会转型期个体的迷失与沉沦。2020年后的创作沉淀中,我与编剧韩念锦(同时也是我的太太)共同构思《日掛中天》,希望通过更内敛的叙事探索人性深处的道德困境与情感救赎可能。作为非职业高产导演,我始终坚持只拍摄真正触动内心的故事。

《日掛中天》电影海报

澎湃新闻:《日掛中天》如何打动国际评委?辛芷蕾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是什么?

蔡尚君: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堪称大年,朴赞郁、索伦蒂诺、毕格罗等大师齐聚,竞争异常激烈。辛芷蕾能从布兰切特、艾玛·斯通、孙艺珍等实力演员中突围,充分证明了其表演的国际认可度。

据评委会反馈,影片在初评阶段就获得高度关注。我与评委克里斯蒂安·蒙吉(金棕榈得主)交流时,他特别表达了对影片的喜爱,并邀请我们参加罗马尼亚电影节。巴西女演员费尔南达·托雷斯(奥斯卡提名演员)也专门向辛芷蕾表示祝贺,评委赵涛老师亦在颁奖晚宴上前来道贺,这些国际电影人的肯定令人鼓舞。

颁奖礼上,赵涛把奖杯授予辛芷蕾    

澎湃新闻:作为第三位威尼斯华语影后,且是首位85后得主,您如何评价辛芷蕾的表演突破?获奖当天有何交流?

蔡尚君:辛芷蕾的表演完全配得上"实至名归"的评价,甚至可以用"伟大"来形容——这是她从影以来最出色的表演。同时必须强调,张颂文老师在片中的表现堪称"无冕之王",两位演员的对手戏成就了这部作品的情感深度。

澎湃新闻:辛芷蕾的出演是否源自韩念锦老师的推荐?选角过程有哪些故事?

蔡尚君:需要澄清的是,2023年剧本初稿完成后,我们开始了漫长的选角过程。韩老师推荐我关注辛芷蕾主演的独角戏《初步举证》相关报道,其他朋友则建议我观看她参与的综艺《花儿与少年》。更早之前,通过杨超导演的《长江图》,我对她已有初步印象,但时间跨度较大,不足以立即确定合作。

电影《长江图》剧照    辛芷蕾饰演安陆   

澎湃新闻:最初对辛芷蕾出演曾美云这一角色有哪些顾虑?

蔡尚君:曾美云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在于需要演员"藏巧于拙",在看似平凡的表象下展现丰富内心,这对表演控制力与审美判断力要求极高。作为戏剧专业出身,我深知能驾驭独角戏的演员必然具备出色的舞台掌控力。

通过资料研究,我发现辛芷蕾身上兼具真实质朴与倔强果敢的特质——她不刻意经营人设,这种"不装"的本真恰恰是角色最需要的品质。由于我平时较少接触演员群体,通过杨超导演引荐才获得辛芷蕾的联系方式。令人惊喜的是,她在见面之前已完整阅读剧本,而非交由团队代看,这种专业态度促成了我们对人物理解的快速共识。

 电视剧《繁花》剧照   辛芷蕾饰演李李    

演员对角色的热爱是成功的前提。2024年春节期间《繁花》的热播与《初步举证》的二轮演出,让辛芷蕾的表演体系更趋成熟——为塑造李李角色,她花费数年准备,历经多次杀青重拍,这种专业精神令人敬佩。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我们的合作水到渠成,优秀的创作往往源于创作者之间的相互发现与选择。

三位主演的表演突破:相互成就的表演盛宴

澎湃新闻:优秀演员的表演往往离不开默契搭档,三位主演如何相互成就?

蔡尚君:完全同意。辛芷蕾、张颂文、冯绍峰三位演员都实现了突破性表演。颂文老师在《狂飙》高启强之外,展现了更深沉的表演功力——很少有人了解他多年来对演技的执着打磨。能与这样顶尖的演员团队合作,是导演的莫大幸福。

澎湃新闻:网传张颂文与冯绍峰在片场关系紧张,是否属实?

蔡尚君:这完全是不实传言。两位演员是老朋友,此前已有合作基础,在剧组更是相互关照。影片于2024年7月在广东韶关开机,8月31日广州杀青,48天拍摄周期中,整个团队氛围非常融洽。

演员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高度投入与情感袒露,导演的核心工作就是帮助演员卸下心理防线,展现最真实的表演状态。只有让演员确信创作的价值,他们才能赋予角色真正的魅力。本片大量采用即兴表演方式,甚至不刻意设计走位,充分信任演员的现场创造力。

澎湃新闻:针对曾美云这一角色,您是否为辛芷蕾设计了特定表演细节?

蔡尚君:辛芷蕾对角色的理解与诠释是整体性的艺术创造,而非依赖个别动作设计。在完成造型设计后,她已完全进入"美云"的状态。我仅在开拍前给出核心表演指导:"美云是行动者而非思考者",要避免刻意的思考状,所有判断都应在行动中自然完成。

具体要求包括:言行节奏比日常快半拍,保持风风火火的状态,手机随手插在裤兜——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角色的生活质感。为捕捉角色内心隐秘的痛苦,我推荐她参考蒙克画作《夜》中少女蜷缩的姿态,辛芷蕾通过视觉参考迅速把握了角色的心理基调。

爱德华·蒙克的画作《夜》  图片取自网络

澎湃新闻:张颂文作为资深表演指导,您二位在片场如何协作?

蔡尚君:与张老师的合作是学习与探讨的过程。他对表演细节的把控达到了教科书级别——例如葆树从卫生间返回看到美云的场景,他即兴设计了五种进门方式,每种都符合人物逻辑,并预判了剪辑点。当他完整呈现这些表演方案时,现场响起了自发的掌声。这种专业素养让导演工作变得异常顺畅。

《日掛中天》剧照    辛芷蕾饰演美云、张颂文饰演葆树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辛芷蕾与张颂文的对手戏中,哪场最具感染力?

蔡尚君:影片结尾前十分钟的公园回廊对手戏堪称全片灵魂。两位演员分坐石凳两侧,在几乎静止的场景中完成了情感的爆发。原定设计为并排倚靠的亲密姿态,张颂文现场调整为对面而坐的调度——这个改动暗合了角色回忆中监狱探视的场景,将时间维度与空间关系巧妙融合。

拍摄当天傍晚,现场鸦雀无声,只有演员的台词在空气中流动。张颂文的表演沉郁顿挫,辛芷蕾则以本能的泪水回应——这种真实的情感互动成就了震撼人心的表演。监视器前的我虽以理性著称,也被深深打动。这场戏拍完后的集体掌声,印证了伟大表演的感染力。

澎湃新闻:能否在不剧透的前提下,解析三位主角的关系与性格特质?

蔡尚君:美云与葆树构成相互映照的共生关系,正如导演阐述所言,二者缺一不可。葆树如同影片的"情感秤砣",他的牺牲与隐忍为故事提供了道德基石——这种超越世俗爱情的"大爱",成为美云背负的情感枷锁与救赎动力。她的现代性在于自主意识与自利倾向的并存,这种复杂性让角色更加真实。

相较我以往作品,《日掛中天》的冲突更多源于内心而非外部环境。影片英文片名"The Sun Rises on Us All"(阳光普照众生)暗示了结局的希望底色——尽管展现了"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人生八苦,但最终指向人性的余温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