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黄金周作为年度最后一个小长假,因中秋与国庆假期叠加形成8天超长假期,全国旅游出行预订已进入高峰期。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民众出行热情持续攀升,民航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航旅纵横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初,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已突破326万张,日均预订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26.3%;出入境航线预订量达116.8万张,同比增幅15.2%。这一数据反映出后疫情时代民航出行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
同程旅行机票价格监测系统显示,2025年国庆假期国内机票均价保持稳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未出现大幅波动。
回顾2024年"五一"及2025年春节假期,曾出现多次临近出行日期机票价格大幅下调现象,部分热门航线价差高达千元。随着2025年国庆假期临近,消费者普遍关注机票价格是否会再现"跳水"行情。
春节机票价格波动现象回顾
同程旅行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9月以来,中秋国庆假期出行搜索量同比2024年增长显著。截至9月11日,国内机票周搜索热度同比提升30.7%,休闲度假需求成为主要驱动力。
从目的地搜索热度来看,北京、成都、上海、重庆、昆明、广州、深圳、西安、贵阳、杭州跻身国内十大热门旅游城市。这些城市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完善的交通配套,持续领跑国庆假期出行市场。
与此同时,小众旅游目的地异军突起。伊宁、泸州、海拉尔、揭阳、赣州、扬州、徐州、芒市、阿勒泰、遵义等城市机票搜索热度同比增幅均超60%,反映出游客对特色旅游体验的追求升级。这些目的地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成为国庆假期的"黑马"选择。
价格方面,国庆假期国内机票呈现典型的"首尾高、中间低"波动特征。9月30日及10月7-8日为出行高峰,机票价格处于高位;10月1-3日及6日价格相对平稳;10月4-5日迎来返程高峰。同程旅行机票业务负责人分析,在"3天年假+8天假期"的拼假策略影响下,10月4-5日将出现二次出行高峰。
2024年"五一"假期及2025年春节前夕,社交平台曾频繁出现消费者投诉,反映提前预订的机票价格高于临近出行时的票价,部分航线价差达数百至上千元。这种"预订越早价格越高"的现象引发行业对动态定价机制的讨论。
2025年国庆假期临近,消费者对机票价格走势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通过梳理2025年以来小长假民航市场表现发现,今年"五一"假期呈现"量价齐升"态势。民航局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42%,平均票价同比提升18%,终结了此前"旺丁不旺财"的局面,多数消费者未能等到传统的节前"票价跳水"。
这一市场变化与监管政策密切相关。2025年"五一"节前,民航局专门印发《关于规范节假日民航机票价格行为的通知》,要求航空公司严格执行价格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管理,建立健全票价动态监测机制。监管部门对10条热门航线实施重点监控,有效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
价格监管政策持续发力。在近期召开的全国民航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局长特别指出,部分航空公司存在"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加强重点时段、热门航线运价监测,建立"航线成本核算-价格预警-违规查处"的全链条监管机制,防范恶性竞争。
国庆假期前机票价格已现松动
随着暑期运输旺季结束,国内民航市场已提前进入价格调整期。自8月底开始,上海、武汉、南宁等主要旅游城市出发的机票价格出现明显回落,携程旅行网数据显示,国内航线折扣机票占比提升至35%,其中上海-广州、北京-西安等热门航线出现1-2折特惠机票。
国际航线价格降幅更为显著。9月中旬以来,东南亚航线率先开启促销模式,去哪儿平台显示,山西大同至曼谷、首尔等国际航线出现"白菜价"机票,部分含税总价不足200元,仅相当于国内高铁二等座票价。
实时搜索数据显示,成都-曼谷航线经济舱不含税票价低至19元,叠加燃油附加费及税费后总价约380元,较旺季价格下降75%。这一价格水平创下2019年以来同期最低纪录。

对于国际航线价格走低,春秋航空在2025年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泰国市场受上半年政治局势影响,旅游需求恢复缓慢;日韩航线因多家航司集中增投运力,导致局部市场供过于求,这些因素共同造成区域航线价格承压。
国庆假期出境游目的地仍以亚洲国家为主。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国际机票搜索热度同比增长60.5%,韩国首尔、泰国曼谷、日本东京、韩国济州岛、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日本大阪、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中国澳门成为十大热门出境目的地。
航旅纵横的出境目的地排名略有差异,截至9月8日,大阪、东京、首尔、中国香港、曼谷、新加坡、吉隆坡、中国台北、伦敦、莫斯科位列中秋国庆假期出境热门目的地前十位,反映出远程国际航线需求正在逐步恢复。
民航市场结构性变革加速
价格监测显示,国庆假期后的11-12月将进入民航传统淡季,机票价格预计持续走低。以上海-大阪航线为例,11月中下旬不含税票价低至100元,较国庆期间下降80%,为错峰出行的游客提供了高性价比选择。

民航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当前航空市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公商务出行需求复苏缓慢与宽体机运力过剩的矛盾依然突出。预计随着国际航线持续增班及国内消费信心恢复,淡季供需失衡状况将逐步改善。
国际市场恢复不均衡问题显著,欧美长航线运力恢复滞后。中美航线目前每周执飞航班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28%,中欧航线恢复至45%。国内航空公司正采取"双线并行"策略:一方面加速恢复国际航线,缓解宽体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加大下沉市场开发力度,推动"民航+文旅"融合发展。
东方航空的市场拓展案例具有代表性,通过与中国邮政合作,在"邮生活"平台投放航空出行优惠券,成功激活三四线城市潜在客群;与星巴克联合推出"飞行+咖啡"会员体系,新增联合会员超30万人,有效提升了年轻客群占比。
下沉市场成为民航发展新引擎。去哪儿网《2024年民航下沉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600余个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县城新增民航旅客,首次乘机用户同比增长52%;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80%,增速远超一线城市的85%。
"中国民航市场的复苏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而是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表示,国内航线网络优化与国际航线布局调整将同步推进,建议航空公司聚焦体验经济,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体系,在提升运行效率的同时注重发展质量,这也是当前民航改革的核心方向。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