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以142票赞成、10票反对、1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正式通过关于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及实施"两国方案"的《纽约宣言》。美国与以色列在此次投票中明确投出反对票,该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解决路径上的最新共识。
在巴以冲突持续升级的严峻态势下,联大《纽约宣言》的获批具有何种现实意义?其核心内容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名誉院长 李绍先:《纽约宣言》的诞生背景是持续近20个月的巴以冲突局势,经过国际社会长期协调酝酿而成。今年7月28日至30日,由法国与沙特阿拉伯联合主办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高级别国际会议在联合国总部召开,期间正式分发《纽约宣言》草案供成员国审议。12日联大通过的这份文件,正是此次国际会议成果的制度化体现。随着宣言正式获批,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其实施前景与现实意义。
从历史经验看,联合国及安理会曾通过多项巴以问题决议,但多数未能有效落实。本次《纽约宣言》预计同样面临执行难题:以色列明确表示不会接受该决议,当前仍在加沙地带推进军事行动,同时加速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扩建计划。以色列总理近期公开否认巴勒斯坦建国可能性,而对以具有关键影响力的美国政府,在本次投票中与以色列共同投下反对票,延续其一贯偏袒立场。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纽约宣言》的通过仍具有标志性积极意义——经过近两年冲突洗礼,"两国方案"作为巴以问题唯一可行解的国际共识已形成压倒性态势,正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政治潮流。
国际社会对巴以问题的干预力度持续增强,本月下旬将有法国、加拿大等多国计划在联大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压力。美国近期在安理会涉中东议题表决中立场已出现微妙变化,两天前对谴责卡塔尔遇袭决议投下赞成票。尽管落实过程充满挑战,但"两国方案"的政治解决路径终将成为现实,巴以持久和平的曙光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