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禹人民日报发声:青春力量当与祖国山河同频共振

小编 18 0

近日,2025年度全国高校新招募的4.8万余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已陆续奔赴新疆、西藏、吉林、贵州等2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一线。这批青年志愿者将围绕乡村教育振兴、基层设施建设、健康医疗服务、社区治理创新等领域开展1至3年志愿服务,其中超九成岗位分布在乡镇及以下基层单位。

当青春理想邂逅西部热土,这样的人生选择总能激荡起时代共鸣。选择扎根西部,意味着让青春志向在边疆建设中绽放光彩;投身基层实践,象征着让成长轨迹在祖国需要中延伸拓展。面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青春价值"的普遍叩问,笔者结合两年贵州山区支教经历与湖北基层工作实践深刻感悟:奔赴基层一线,融入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正是青年找寻人生答案的最优路径。

基层是淬炼真才实干的广阔舞台,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丰沃土壤。青年志愿者需立足岗位提升专业本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好民生实事,着眼长远发展夯实基层基础,以实绩实效诠释青春担当。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团二十载接力驻守贵州山区小学,秉持"为山乡孩童点亮希望之窗"的共同理想,助力大批山区学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这印证了一个真理:当个人追求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当奋斗足迹与时代节拍深度契合,青年便能在攻坚克难中汲取不竭动力,让梦想种子在祖国大地上茁壮成长。

基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实践课堂。面对基层工作中难免出现的困惑迷茫,群众始终是最好的导师。通过"庭院议事会""田间党课"等接地气的交流形式,在倾听百姓心声、共话发展愿景中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在农技推广、政策宣讲的实践中,既传授科学知识又学习乡土智慧。这种双向奔赴的基层实践,能帮助青年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命题。

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山河大地上,是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湖北科技学院毕业生姜贤腾以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扎根西藏加查县乡村小学11载,从支教者成长为教育守望者;山东青年艾乐松响应号召驻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11年,用医者仁心赢得"沙海小郎中"的群众口碑。这些优秀志愿者用执着坚守诠释着基层奉献者的精神密码:无需惊天壮举,贵在久久为功。

新时代青年当以四海为家,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洪流。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在与人民群众的并肩奋斗中,青年必将收获充实的青春记忆,成就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作者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