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检察院成功办理一起高考招生诈骗案件,通过真实案例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避免落入升学骗局。
2024年高考成绩公布后,衢州考生小张因分数未达意向省内高校录取线十分焦虑。经朋友介绍,小张父母结识自称"人脉广泛"的王某。王某谎称与多所高校领导"私交甚好",可通过"内部渠道"帮助小张就读省内本科院校,但需支付"疏通费用"。在王某"百分百录取"的虚假承诺下,小张家长分多次向其转账近5万元。期间,小张通过正常志愿填报已收到省外某大学录取通知书,却被王某以"正在办理更好学校"为由劝阻入学。
随着高校开学日期临近,王某以"审批流程中""校领导出差"等借口不断拖延,随后又伪造学籍登记表、新生报到须知等材料继续蒙骗。直至2024年12月,小张仍未收到任何入学通知,全家才察觉被骗。此时不仅错失省内入学机会,省外高校的报到时限也已过期。当同龄学子步入大学校园时,小张只能暂时在老家手机店从事销售工作。
2025年4月,该案移送衢江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通过释法说理,促使王某自愿认罪认罚,并全额退赔诈骗所得5万元,同时主动补偿小张经济损失。检察机关审查发现,王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且因其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错失升学机会,情节较为恶劣,遂依法提起公诉并建议从重处罚,该意见被法院采纳。
2025年8月,衢江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办案检察官指出,每逢中高考后及开学季,招生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不法分子通常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和对招生政策的不熟悉,虚构"内部指标""特殊名额"等概念实施诈骗。识别此类骗局需牢记三点:一是正规高校招生绝无"赞助费""指标费"等名目;二是任何"包录取""低分高录"的承诺均属虚假;三是升学信息务必通过教育部门官网、学校招生办等官方渠道核实。
(原标题:望子成龙落入陷阱 招生骗局害人害己)